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云林今起历史性访台 两岸将商谈共御金融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2:58  新闻晚报

  台湾问题专家解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

  两岸金融合作有利减缓金融危机影响

  □晚报记者 孔同 报道

  今天,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正式赴台参加将在台北举行的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第二次领导人会谈及工作性商谈。陈云林访台在海峡两岸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也是近60年来大陆访台层级最高的谈判代表。

  此次海协会与海基会将就两岸民众关心的、迫切希望解决的两岸海运直航、货运包机、平日包机及建立空中直达双向新航路、全面通邮和食品安全等议题进行协商。而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双方将就此展开一系列的商谈。记者就此专访了浦东台湾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

  问:此次陈云林台湾行对两岸金融合作有何意义?

  答:两岸的金融合作将有利于彼此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暴。大陆和台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可以说比较小,因为两地参与进入国际金融的程度都不是很深。但是随着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扩展、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佳,因此两岸的金融合作将有利于减缓或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两岸的影响。

  问:两岸金融合作将有哪些方面?

  答:两岸具体合作可以有三个角度:一是共同合作签署金融互动协议,共同抵御金融危机;二是共同开放市场,台湾依赖外资程度较强,而这样的互助可以扩大彼此的内需,在物流、人流、资金流上可以做到两岸的无障碍流通;三是两岸的服务贸易方面,比如陆资入台,可以使资源配置自由化,加强经济实力。

  问:金融合作对两岸各有什么好处?

  答:台湾近期的股市可谓被“腰斩”,一旦大陆的资本可以进入台湾市场,对于提升台湾的股市、提高台湾人民的信心都有利。一是在金融风暴之下,这种经济互助是一个稳定剂;二是如果达成大陆资本可以进入台湾的协议,在目前国际资本大量撤出台湾市场的情况下,可以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台湾市场,这种好处是短期就能见到的;而对大陆来说,这种影响则是长期可见。一是赴台旅游更方便;二是金融合作给在大陆投资的台商提供了融资便利以及担保贷款等各项优惠,因此对台商在大陆目前的投资困境之下,有实际意义;三是台湾经济的发展层次高于大陆,而这种产业合作可以提升大陆经济的层次,并有利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发展。

  因此,这种金融合作可以说是互得其利,能够增强彼此的竞争力,有利两岸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问:除了金融以外,这次还能达成的其他协议对经济有何促进作用?

  答:海上直航、空运的“截弯取直”等除了对未来两岸的来往更加便利之外,对两岸的交流、减少往来的成本都有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如马英九提出的“双黄金圈”以及建立上海和台湾的“一日经济圈”等都能形成影响,并对两岸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消除两岸的隔阂、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问:这次的食品安全合作机制等议题是否可谓新的突破点?

  答:食品安全是这次两会会谈中根据台湾民众的意愿临时增加的议题,从这一“临时增加”来看,可见大陆方面对于台湾民众呼声的关注,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与善意。

  通过这样的协商和沟通可以使台湾民众放心和安心,对发展两岸关系有所促进。为了这次的“三聚氰胺”问题,陈云林会长还特意向台湾民众道歉。面对借机进行大规模炒作的台独分子,大陆方面主动提出增加这样的议题,也能建立起两岸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问:张铭清副会长在台南的不愉快事件,会否对此次陈访台有所影响?

  答:此次陈云林访台是两岸之间的大事件,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大的方面是人心所向,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这样的历史潮流;同时,上次的不愉快事件受影响最大的是台湾当局和台湾民众,这次更加会使双方高度警惕、做好准备;事实上,就算有台独势力想要动作,比如台湾“北社”说要准备臭鸡蛋等,也不会影响到陈云林会长的访台,只能说明台独势力已经逐步式微,进而图穷匕见了。

  任何势力都已经挡不住历史发展的趋势,也不可能影响两岸的和平发展进程。

  问:此次陈云林访台是否意义格外重大?

  答:1999年汪道涵会长在世时,曾打算访台行程,却遭到了李登辉“两国论”的破坏,使两会最高层会谈的平台被破坏,而这次陈云林会长访台,是两岸发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历史转折点,意味着两岸进入规范化协商的阶段,可以载入史册。

  问:陈云林访台后,是否可预见大陆更高领导层的访台呢?

  答:这是肯定的,基本的政治障碍目前已经消除,意味着两岸之间更多协商的顺利进行。除了两会的交流平台,其实还有两党的交流平台,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见到更多更高层的交流与协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