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30年:小账本记录大时代 30年收入翻51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09:39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闫漪 刘超)

  30年里不断放大的幸福

  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来说,是空前的时代跨越,从此,中国的发展走出束缚,人们的思想意识迅速解放。改革开放的浪潮也自中国南海边的那个“圈”逐渐波及到整个中国,而这场浪潮在经过了30年的汹涌后,正在继续风起云涌。

  3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我们的成长环境,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很多人成为了中国这场重大变革的弄潮儿,沐浴改革春风白手起家,建功立业;我们的家庭在改革开放30年里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都在变化的日子里深切感受着不断放大的幸福,享受着30年改革的丰硕成果。

  3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一个普通百姓,也许无法宏观掌控究竟中国发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可以清晰地记忆自己生活的30年究竟有了怎样的改变。

  票证、冬储菜、烤火盆、煤油灯下补袜子……在人们脑海中,这些成了永远无法抹去的那个年代的记忆。转眼30年,生活之于人们发生了太多变化,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到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从一家人轮穿一条裤子到衣柜里的衣服挑着穿;从出门步行20里到出门打的、坐公交、开私家车;从七八口人挤三四十平米的平房到两三口之家居住在一百多平米住房的高楼大厦;从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到多种投资,从一天到晚在家门口转悠到走出国门看新鲜……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滋有味。

  时间慢慢推移,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仿佛不断敲醒人们神经中那一段记忆的回眸。30年变化太多,也太大。作为社会单元,每个人、每个家庭成为了促成这种变化的最美丽节点与符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变就是他们的变。我们截取这些最美丽的节点与符号,去描述改革开放这个大舞台,不求全面,但求生动。

  在现已60岁的张海彬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变化。脸上的皱纹多了,烦心的事少了,业余时间多了,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了……

  变化最大的并不只这些,变化最大的是张海彬记录了整整23年的“家庭经济日记本”,这一有形账本上的收支数字,以及印刻在他头脑里的30年间无形账本上不断跳动中的数字。

  “我清楚记得,1978年,我最初只有每月三四十元工资,现在不一样了,光退休金就两千多,我很知足,现在也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啦!”张海彬摊开双手满眼满足与幸福的笑。

  ■记账本细说30年收入变化

  张海彬的家庭账本伴随了他20多年了,发黄发旧,翻开本子,字迹密密麻麻,一笔笔家庭经济收支数字使老张家30年来的经济变化轨迹一目了然。在张海彬看来,家庭记账本只是自己平时积累起来的一种习惯,家庭收支的巨大变化都一笔笔印刻在他的大脑深处。

  翻看张海彬的“家庭记账本”,一个个不断变大、增位的数字跳跃着。“从1978年的月工资42.54元,到现在退休金加上老伴每月60元的养老保险,每月家庭收入达到了2213.41元,相当于30年前的51倍。”30年来,张海彬的生活也因这些跳跃的数字不断提高、改善,张海彬表示对此很知足。

  看着记账本里的一笔笔账目,老张回忆起了30年来家里的生活变化。

  当年老张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唐山市一建公司工作,当时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元钱。1978年5月,当拿到42.54元的工资时,老张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兴奋之余,他开始不断盘算,这些钱该怎样支配每日的生活。

  1985年9月14日,张海彬一个月能拿到113.48元的工资了,这个数目在张海彬眼里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了。对这些钱,张海彬每天要做出一个合理的支配。

  “9月14日——支援灾区2元,交党费0.45元,交会费0.45元,扣国库券30元。

  9月16日——交电费1.0元,午饭0.8元,买挂面2.46元。

  9月29日——买盐0.30元,五香粉0.31元。

  10月4日——买铅笔0.23元……”

  这些数字大多是张海彬一家维持最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1984年开始,张海彬的家庭经济账本开始出现电视、收音机等电器。

  ■电视住房三步升级

  现在,张海彬一家三代共同居住在120多平、三室两厅的大房子里,房子宽敞、明亮,张海彬的小孙子骑小自行车从这头到那头,随手从桌子上拿起鸭梨往嘴里塞。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这么小就想吃什么有什么,这跟三四十年前我们小的时候,可真是天壤之别啊!”看着小孙子,张海彬发出了由衷感慨。

  谈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张海彬有些无奈地笑了笑,“和赵本山小品说的一样,家里惟一的电器就是一个手电筒。”在张海彬的记忆里,那个时候,人们的主要夜生活也就是扎堆聊天,天一黑就各自回家睡觉了,娱乐生活很少。

  进入70年代末80年代初,张海彬一家3口在老家盖起了3间房。而从那时候开始,电视也开始走进了居民家庭。“当时感觉真是太新鲜了。”1984年,张海彬拿出积蓄花400元钱给家里添置了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一家人高兴得手舞足蹈。”张海彬兴奋地回忆,这台小黑白电视,吸引了不少人,每天晚上都将张海彬家挤得满满的。这台电视机伴随张海彬家整整10个春秋。

  1994年,张海彬搬进了单位分配的60多平方米的楼房,很快买来了一台青岛牌21英寸彩色电视机。从平房到楼房,小黑白到大彩电,张海彬说,生活档次上了台阶。

  2003年,张海彬一家人花费17万元左右搬进了现在122平米的三室两厅的新房子,仅客厅就有30平米,张海彬换了台29英寸的大彩电。如今,他家摆放着电脑、29英寸大彩电、3米多长的组合沙发等。张海彬说,现在物价也在飞涨,但相比收入的增多,生活质量的提高,他对目前的生活很满足。

  ■生活提高了 思想解放了

  张海彬是个节俭的人,他说,当初记账本也只是为了能细细计划开支,不随便浪费。没想到,这个账本还能记录一个时代的变迁。如今,生活上精打细算的张海彬思想也越来越活跃。张海彬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也开始琢磨着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了,2006年,张海彬有了自己的自费旅游计划,第一站去了青岛的崂山,“现在我的理想是65岁前游遍各地名山。”

  60岁的张海彬,经历了新中国成立、3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作为一名普通人,他真切感受着自身生活的巨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想不会有今天的飞速发展,更不会有震后重建的新唐山。”张海彬说,他憧憬着更美好的生活,也正在美好地生活着,不仅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感受,更会在以后的日子中体味。

  说说我们的30年 关键词:“住、用”

  改革开放的30年,在住的方面,我们从当年拥挤、狭小的住宅,到如今一个个住宅小区建成,土暖气逐渐消失;用的方面,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曾是改革开放初城乡居民家用老三件,而如今像空调、手机、电脑、微波炉等这些当时人们听都没听过的东西进入了生活……在您身边发生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您可以来电或加入本报网上QQ群,三言两语说说身边的变化,也可来稿、照片或提供线索(稿件及线索一经采用,本报将付稿费或线索费),投稿要求为原创作品,字数在1000字以内。

  短信平台:发送短信至15032589987 热线电话:0315-2340000 QQ 群:59128191,59508735 邮箱:bb2340000@163.com邮寄地址:唐山市新华西道110号信息大厦22层燕赵都市报冀东版新闻中心(信封注明“改革开放征文”字样)。邮编:063004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