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土地藏着金娃娃:开远市草达村土地集约化改革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16:21  云南日报

  记者4次走进开远市羊街乡古城村委会草达村村民小组采访,听到农民说得最高兴的一句话是:“土地藏着金娃娃。”这个过去因茅草房多而得名草达村的小村,通过探索农村土地集约化改革,实行土地“集零为整”,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土地还是那些土地,人还是那些人,推行土地集约化改革后,草达村农民的笑脸真真切切地写在了土地上。

  土地分散

  捆住了农民的手脚

  草达村有128户585人,共有720亩地,是典型的人多土地少的村子。

  年初,记者第一次踏进草达村时,村民小组长王忠壹对记者说出了一番感慨的话:“土地本来就很有限,经过分割隔离,仅埂子和小路就占去好多面积。如果不集中土地,不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农业就难实现机械化,农民就难富起来,小康难以早日实现。”

  今年9月上旬,当记者再次来到草达村时,王忠壹二话没说就把记者直接带到田边,实地察看土地“集零为整”带来的效果。看着成片相连的金灿灿的谷子,记者不禁感叹:“这就是希望的田野!”

  10月23日上午,记者第三次来到草达村时,田里的谷子基本收完,农民们又开始忙碌着搞冬早蔬菜。

  说起多少年来自家分散的土地,草达村的村民们有着倒不完的苦水。记者走进村里时,村民们就把记者围在路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今年58岁的贺强保说:“过去搞土地承包时,为了做到分配公平,村里对土地进行肥瘦搭配,结果每家的土地都很分散,只能靠人挖牛犁,劳动效率很低。我家就有10多块地,东西南北都有,实在是不好管理,劳动成本很大。”

  贺忠兴接过话头:“我家原来的地比他家还分散,8亩地共有14块,现在可好了,14块土地变成了平平整整的1大块。过去土地太分散,不好建大棚,想种大棚辣椒也没有办法。”

  当记者来到毛凤兵家时,他24岁的小儿子毛朝飞告诉记者:“我家过去有9亩地,共由20多块组成,一家人在地块间来回跑的时间就要花费很多。”

  一位名叫杨存的妇女更是直截了当:“过去打农药的时候,我要在几块地间来回跑,走路的时间比打药的时间还长,弄得人很苦很累。”

  王春花快人快语:“过去太分散,家里情愿到外地租地种,也不情愿在自己的地上种。”

  记者感言: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分散的情况十分突出,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面对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不少农民群众陷入了困惑之中。土地分散,捆住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手脚。单家独户、手工粗放式耕作,使农业发展方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业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先进的农用技术装备在分散的土地上难以发挥作用。如果不改变农民土地分散的状况,就很难推进现代农业。

  敢吃螃蟹 探索土地“集零为整”

  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朴实勤劳的草达村农民,日思夜想的就是要盘活土地,向土地要产业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早在2001年,草达村就开始探索“集零为整”的土地管理新模式。但是,由于部分群众不太理解,参加土地整合优化的积极性不高。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中壹感慨地对记者说:“在农村搞改革真不容易,群众最注重实际,要眼见为实。农村的每项改革都必须要有带头人,特别是村干部要带头,党员干部要带头。”

  经过历时7年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在村干部的反复宣传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亲眼看到了耕地“集零为整”的好处。

  今年初,草达村的农民纷纷拥护对现有耕地进行“集零为整”,实行新的土地管理模式。大春生产前,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村里对近800亩零散土地实行了“集零为整”。村里将原来各家各户小块零散的地块,重新进行统一规划。农民自筹资金达到80万元,请来10多台推土机搞土地平整,推平了所有高低不平的零散土地,并在田地间重新修建了道路和引水沟,为发展现代农业打好基础。然后,再以原来土地承包时的面积为依据,在村里进行张榜公示,在群众基本满意的基础上,分配到农户。土地“集零为整”后,草达村终于有了百亩连片的土地。

  9月上旬,记者到草达村看“集零为整”的效果时,村民小组长王中壹把记者带到村外,指着一片很规则的田地说:“以前,这里是一片凸凹不平的耕地,有的是小山包,农民的土地东一块,西一块。眼前田地里的这些道路和水沟,就是‘集零为整’后修建的。田间的道路变宽了,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了,这样有利于朝着农业机械化、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产业化方向发展。”

  10月23日上午,羊街乡党委书记杨天俊带着记者来到草达村外,指着一片广阔平整的田地说:“过去,眼前这些田地全是零散的地,凸凹不平,通过实施土地‘集零为整’后,大片的土地就连在一起了。农民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认为土地要合在一起才好干,干部群众合起心来才好干,单打独斗的做法已经不适应发展了。”

  谈起草达村的土地管理模式,开远市市长李存贵深有感慨地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优化土地,盘活土地,对农民增收致富至关重要。草达村实施土地‘集零为整’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粗放耕作方式,还改变了土地经营管理方式,从传统的人耕牛犁、人背马驮走到了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上。”

  记者感言:在农村的改革发展中,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农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村民民主自治的权利,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始终依靠农民群众来破解“三农”问题,农村改革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土地集约 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10月23日下午,记者到草达村进一步深入采访时看到,全村一派繁忙的景象:农民们有的忙着收晚稻,有的忙着搭架建大棚,有的在进一步规范、平整土地,有的已开始种辣椒、蚕豆等。

  王忠壹告诉记者,村里的田地一年种两拨,一拨种优质稻,一拨种辣椒,两拨种下来收入是很可观的,种得最好的时候亩收入可以超过上万元,差一点也可以达到几千元。今年由于受到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价格上调的影响,投入成本会增加,但是,通过“集零为整”后,总体经济效益要比去年高。

  王在村子里转一圈,确实让人耳目一新。除了已经建好的62栋小洋楼外,村里不少小洋楼正在拔地而起。走进几家已建好新房的农户家,其装修档次,一家赛过一家,有的在院子里除了种上鲜花、绿草,还种上了“董棕”、“南海松”等名贵树种。王忠壹告诉记者,建新房子基本上是靠发展辣椒产业赚来的钱。

  记者来到一幢安有罗马栏杆的别墅前,正好遇上65岁的房主人朱元灿。他家算得上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早些年,他的几个儿子就在外承包土地带头种辣椒,又把种植经验传到村里。他家依靠种辣椒发家致富后,花19万元建盖的两层楼230平方米的漂亮房子。朱元灿欣慰地说:“党的政策好,农民有奔头。”

  说起土地“集零为整”的好处,提起草达村的发展变化,村民们无不喜上眉梢,无不拍手称好。

  今年27岁的王春花是西安外事学院英语系毕业的大学生,她在父亲“农村大有干头”的鼓动下,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职业和城市生活,两年前回到家乡发展养殖业。如今,她自己养了106头猪。在3层楼47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里,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说:“我父亲承包了40亩土地,种大棚辣椒,价格好的时候,一年的纯收入达20万元。盖这栋新房子,家里花了40多万元。”谈起土地“集零为整”,她说,现在好了,土地连在一起后,省工、省力、省时,我们开始在自家的土地上耕种了。”

  贺强保说:“村里把土地‘集零为整”后,统一建起了灌溉水沟和运输道路,大大方便了农户。土地好管理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收入增加了。”

  贺忠兴说:“现在真是太好了,如果我不种土地,8亩地用来租给别人种,一年的纯收入也可达到1万元。村干部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王中壹说:“土地‘集零为整’后,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价值。过去,因为土地太分散,一亩地500元都很难租出去,现在,人们争着高价租土地,我的5亩地就以1100元一亩的价格租给了别人种。这样,我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抓村上的事,还可以管好我在其他地方承包的15亩地。”

  据村干部介绍,通过土地“集零为整“,村里推平小山包、田埂和道路后,村里的土地不仅没有减少,还比过去增加了近70亩。草达村的粮食产量、经济收入都将会比过去提高,经济收入也会持续增长。今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将超过5000元。

  记者感言:草达村群众闯出的土地“集零为整”之路,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土地生产管理模式,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小块分散难以开展规模化耕种的难题,把农民从传统的耕作方式上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产生率,使土地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了应有的生产力。

  令人欣慰的是,草达村推行的土地“集零为整”模式,在周边村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古城村委会的上百名干部群众率先来到草达村取经回去推广。此后,开远市5个乡镇、3个办事处也纷纷组织干部群众来草达村学习。草达村的农民群众,在土地的经营管理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记者李 维汪继武(云南日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