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白药基地以工促农统筹发展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4日17:32  云南日报

  促进科学发展 维护边疆安宁 增进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云南“输血”建感情 “造血”谋发展

  深秋时节,武定关坡层峦叠翠的山谷薄雾轻笼,寒意渐浓。白路乡布谷箐村村民小组长李晓明家笑声阵阵一片热气腾腾。一大早,李家人就把屋里屋外扫得干干净净,张罗着烧土豆烤玉米煮鸡蛋,款待“贵客”--云南白药集团党委书记戚太云一行。

  7年前,云南白药集团要在这一带征地建种苗基地,布谷箐村民“说死也不答应”;白药集团为布谷箐村架线铺管、挖沟引水也遇到百般阻挠,同去的白路乡乡长还被村民抓破手和脸。现在,逢年过节,村民杀猪宰羊前,都要先去问问白药集团关坡基地的人能不能来吃饭。李晓明感慨地说:“有了白药基地,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

  共赢带来巨变

  “天冷凉,地冷凉,作物半瘪半饱,村民半饥半寒。”当地人口中流传的顺口溜,是7年前关坡一带的真实写照。关坡距武定县城56公里,由于山大箐深,地薄歉收,周边三乡(镇)11个彝族、苗族、傈僳族自然村1542户的脱贫问题一直是武定县委、县政府的一道难题。

  关坡海拔高差1500多米,从温热到冷凉的立体气候非常适宜天然药物的生长。2001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关坡承租白路、高桥和石腊它三个乡镇的1.2万亩山林坡地,建立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公司(简称武定基地)。

  从一开始,白药集团就把基地建设与带动周边村民脱贫,为当地培育支柱产业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来积极谋划落实。经过反复多次请专家到各村寨摸底,实地调研分析研究,最后筛选出草乌、石蒜等中药材和核桃、花椒、猕猴桃等经济作物作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为了宣传推广药材种植项目,基地派出技术员从早到晚在山路上跋涉,走村串户发放宣传单,耐心细致地讲解种植中药材的前景和为村民带来的实惠,解除村民的顾虑。”云南白药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青回忆。最终在每个村重点扶持2-3户村民骨干带头示范种植,由公司提供种苗,并与农户签订单回购产品,摸索出了“基地+示范户+农户”的成功路子。一些示范户靠种植药材很快就过上了“吃米不见糠”的好日子。

  尝到甜头的村民干劲倍增。白路乡基丁普村李和云不光自家的3亩多承包地全部种上黄草乌,还租同村人的4亩地种植。2003年布谷箐村5名党员带头试种草乌,现在家家户户都种,形成连片规模。“白药基地代垫部分种苗款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还负责药材脱皮和收购,我们太高兴了!”谈起现在的生活,李晓明笑得合不拢嘴。李晓明在布谷箐最早试种草乌,几年下来,家里住上了砖瓦房看上了大彩电,还买了辆农用车。

  经过7年的奋斗,基地自身也在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七个药用植物种植片区,三个果园片区,三个苗圃及退耕还林片区。光“百药园”里收集引种的药用植物(含彝药植物)就有100多种。如今,基地形成固定资产1600余万元,拥有高级研究人员6名,博士后2名,硕士2名,中初级技术人员20余名。基地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并与中国药科大学、武汉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农大、云南中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关系。

  共识增进理解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当初,村民说征地后“没有放羊地,没有砍柴地,断了财路”,提出很多要求。白药集团顾全大局,没有“图省事”直接招用外地的熟练工人,而是根据轮流兼顾,对征用土地多的村适当倾斜的原则,雇用村民到基地打工,帮助当地人增加收入。最多时一天用工100多人。

  高桥镇马鞍村的雷红鸣告诉记者:“村里人起初不愿意去听人使唤,现在争着抢着去,每天都有十几个人在基地上班。几年下来,和基地处成了一家人。”基地自建立到2007年底,仅劳务费就付给村民300多万元。对这些完全没有种植经验的村民,基地派专人反复教,耐心带,现在,“打工人”已经成了各自村里的“能人”。

  白药集团还与武定县一起,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基地把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的1574亩山地无偿承包给农户,国家粮食补助资金全部返给村民。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资金,指导农户种植红豆杉20万株,并按照“谁承包、谁种、谁管、谁受益”原则,利用林下资源套种生长期长的中药材。药材生长期内,企业付给农户管理费,药材收成后按市价收购。

  基地周边白路乡4个自然村154户615人,人均年纯收入由2001年的655元增加到2007年的1365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乡长郑洪云自豪地说:“白路乡要打造成白药之乡,乡上还考虑改名叫白药乡。”

  基地建设之初,白药集团党委就倡议以公司对应乡、支部对应基地周边自然村或学校的形式,开展“一对一”的联谊活动。集团下属的9个党支部对口联谊9个村或学校,员工积极去村上“走亲戚”,夏送米油冬送衣被,逢年过节上门看望慰问。7年间,集团及员工个人捐款共计达64万多元,捐衣物7000多件,购买化肥1500多公斤。

  共建美好家园

  高桥镇沙拉箐小学是典型的一校一师模式,学生最多时有20多人,教室是一座破旧的土坯房。2005年,云白药党群部党支部为学校加固修缮房屋,为孩子们送来学习用具,捐建了图书室。制造中心管理党支部为白路中心学校住校生特制了一批结实漂亮的铁床,教室里装上了无尘黑板。原料党支部于2003年设立“党员爱心基金”,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在他们的资助下,布谷箐村唯一的一名大学生李学慧顺利读完了四年课程。集团党委还专门拨款为所有联谊村寨和学校订阅《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

  百年发展,教育为本。白药集团连续3年在白路乡、高桥镇以及原石腊它乡中心学校设立专项奖学金,每个专项奖学金投入资金3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学生。2006年又在武定县第一中学设立了“云南白药奖学金”,一次性捐赠奖学金30万元,用于奖励在高考中成绩优异的毕业生。

  秉承“传承文化”的企业理念,2004年起,白药集团出资和武定县共同举办当地彝族的节日“火把节”。第一届火把节文艺演出除当地一个节目外,所有节目均由白药集团精心排演。当天,火把山上人山人海,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年复一年,白路乡火把节声名远播,今年火把节就连中央电视台也闻讯前来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

  随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村民的观念也悄悄在变。如今,基地周边农户学习实用技术的积极性高涨。过去大牲畜满山遍野放养,现在家家户户圈养;过去计划生育工作做不了,现在大多数村民只想要两个小孩,有的村民自愿领独生子女证。过去小孩长到十三四岁,能干活计,普遍就不再上学,现在周边各村寨学龄儿童没有一个辍学。

  在白药人心目中,关注民生,奉献社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发展的价值体现。今年,集团斥资300万元扩建石楼梯水库,将库容从3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50多万立方米,7月底水库下闸蓄水,有效缓解了高桥镇马鞍山村委会600亩农田的灌溉及周边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白药集团党委书记戚太云认为,基地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武定县与基地建立政企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基地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里积极协调帮助基地申报省级科技攻关项目,7年来,共协调帮助争取到项目资金829.3万元。

  戚太云说:“白药基地有今天,靠的是县乡村各方的支持配合;基地发展了,会更加大力扶持周边村社。都是一家人嘛,干的是同一件事——建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记者 卜湘玲(云南日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