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公车改革应鼓励“私车公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8:18  长江商报

  江汉区政协副主席建议公车使用货币化,袁善腊予以肯定

  鼓励“私车公用”,取消厅级以下干部公务用车,调配车辆实行“票据化”和“货币化”统一管理……日前一份向武汉市委市政府提交的关于“加快公务用车改革”的建议获得常务副市长袁善腊的肯定,并批示:请相关秘书长研究,在建设节约型机关方面定几条硬措施,潜力很大。

  婚丧喜庆、吃喝娱乐处处见公车

  提交建议的是该市江汉区政协副主席马德骅。他指出,近年来,武汉加大了公务车管理力度,效果显著,但一些漏洞依然存在,个别单位仍有公车不“公”的现象。

  调查显示,某些单位公务车在使用时间上,公用、干部私用、司机私用各占1/3。“一些领导上下班由司机接送,用公车办私事,节假日还自驾公车出游,甚至有领导干脆自己驾车,让司机休息。更不用说婚丧喜庆、接亲送友、清明祭祖、吃喝娱乐了,一些司机用公车办私事也都习以为常。” 马德骅直言,公车私用不仅浪费国家资源,有损党政机关形象,而且车辆维护上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更增加了财政支出。

  他认为,在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消除“车轮上的腐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建议不给厅级以下干部派公车

  针对公务用车存在的种种问题,马德骅从四个方面开出“药方”。

  首先逐步实现公务交通分配的货币化和公务用车的社会化,鼓励“私车公用”。他举例说,10年前手机是奢侈品,也存在与公车类似的问题,但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手机成了生活必需品;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也将转变为必需品,不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私车普遍化为“私车公用”创造了可能性。

  马德骅建议,除保留公检法、救护、城管、环卫等单位特殊用途车辆外,取消厅级以下干部的公务用车,实行“限额包干、超支自负、节约归己”的“票据化”、“货币化”改革措施;指定由机关事务局统一调配必备车辆,保证特殊情况下的公务用车;对改革后多余的公务用车实行公开拍卖,拍卖收入全部划归各级财政。

  本报记者 刘春燕

  ◇新闻背景

  今年初,武汉市政府在公务车节能方面已经作出规定,包括工作用车采取定人、定车、定线路、定公里、定油标、定责任“六定”管理;不在车内开启空调取暖纳凉;能多人同行的,不单独派车,可用可不用车的,尽量不申请派车等。

  ◇青山区

  公务车实行“按尾号限行”遭遇尴尬

  尾号相同 单位5辆车同一天停开

  本报讯(记者 周绪锐)节能降耗,建设“两型社会”,9月底,青山区率先在武汉市实行机关公务用车停开日规定,按车辆尾号,每台车每周分别停开一天,对公务车(执法车辆除外)实行“限行”。制度实施一个月来,各机关单位在积极响应的同时,也遭遇了尴尬。

  尴尬:一个单位里5车同一天停开

  自9月28日,青山区各机关开始执行“每周少开一天公务车”的规定,即各单位公务车按牌号尾数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从周一至周五依次停开一天。

  随后,各单位纷纷响应,可一些单位的公务用车中有多辆尾号相同,一旦停开就会面临“无车可用”。

  青山区城管局除去执法车辆外,另有6辆车。可尴尬的是,其中5辆车的尾号同为“2”。按照“停开日”的规定,5辆车都得在每周二停开一天。无独有偶,红钢城街道办事处共有40多名工作人员,现有的3辆公务车中,两辆车尾号同为“9”,每到周四,也只有1辆车忙忙碌碌地跑进跑出。

  反应:单位自己支招缓解尴尬

  青山区城管局机关面对5车同时停开的“尴尬”也很无奈,但工作人员表示,好在办公用车紧张时,可以从下面中队调车使用。

  面对多辆同号车同一天“轮休”,有单位开始自己想办法。红钢城街道办事处购买了10辆自行车,作为工作人员的公务用车分配到各个科室。凡不出辖区内的短距离办公,一律骑自行车出行;每辆自行车的车架上都印上了“资源节约,绿色出行”的车贴,工作人员骑车出行还能沿路宣传“节能降耗”;办事处的3辆公务车只在紧急办公、长距离办公或者运输材料时才使用。

  建议

  单位公务车如果有尾号相同的,可与其他单位的公务车互换,使得各单位的公务车尾号不同,便可遵循“停车日”的规定,不会造成公务用车的紧张了。

  ——红钢城街道办事处黄某

  各单位可以从公务车开支上做文章,限制每月的燃油开支。

  比如,对单位每个工作人员限定具体的办公经费开支数额,每使用一次公务车就扣除一定数额的经费,如此便可以改掉“大小事都叫车”的习惯,减少公务车使用。

  ——市民周先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