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震康复村的特殊"村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09:45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张剑英)

  10月31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暨“中国好人榜”颁奖仪式在河北沧州举行。唐山市开滦医院门诊注射室护士长常晓英,作为惟一的唐山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12年前,她走进市区东部小山商业区的地震截瘫伤员康复村,并在这12年中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义务照顾、护理截瘫患者,被康复村村民亲切地称为“咱们的村医”。据粗略统计,12年寒来暑去,常晓英为康复村村民无私奉献了4000个工时,她用12年默默的付出感动了村民,也用12年的无声大爱感动了唐山。

  缘起:截瘫者难受她揪心

  20多年前,常晓英成为开滦医院的一名护士。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在唐山大地震中被砸截瘫的李秀霞。因父母双亡,孩子又小,她只得一个人摇着轮椅,苦苦支撑起这个家。由于过度操劳,李秀霞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

  “她住院的时候,我发现她眼里流露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难处。”常晓英说,原来,她发愁身边没有亲人,孩子小,自己行动不便,住所离看病的地方老远,靠自己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去打针输液,为此没少偷偷掉泪。

  “你别担心,到时候我去家里给你打针。”说到做到,每天从业余时间中一抽出空来,常晓英马上赶到李秀霞的家里,直到她病愈。哮喘这病几乎年年都犯,李秀霞每次发病都要找常晓英,常晓英一叫必到。经过5年多精心治疗,李秀霞严重的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对常晓英的付出,李秀霞内心充满感动。她说,“晓英对我就像家人一样,现在只要一有时间或逢年过节我们都要聚一聚,我们已经情同姐妹。”

  通过护理实践,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那种信任和依赖中,常晓英深深领悟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光荣、神圣。在工作中,她发现康复村一些截瘫患者就医非常不便,萌生了尽己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决心向南丁格尔那样,用她乐观豁达、笑对厄运的精神鼓励他们,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误会:“我不是卖轮椅的”

  1996年的一个雨天,年轻的常晓英第一次走进地震康复村。她敲开杨长禄村长家的门,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我是开滦医院的护士,我想义务帮村民做点事。”“我不明白你什么意思,难道是想向我们推销轮椅?”

  “不,我会打针、上药、输液,我真心想帮助咱们的村民。”常晓英的真诚说得村长有些心动,“要不,你先串门问问,看看谁家需要你的帮助。”

  有了村长的许可,常晓英走了东家串西家,除了为村民护理治疗,还帮村民做饭、洗衣,可等到大家吃饭的时候,她却悄悄地走了。为了方便截瘫患者找她,她把单位和自家的电话号码留给每一户村民,“谁有需要,我会立刻赶过来的。”

  11月4日下午,杨长禄村长向记者回忆说:“我特别记得那天,她说先到各家走走,我寻思走就走吧,也没太在意。不料时间不长,就听说晓英常来,化验,打针,输液,几乎成了我们的‘村医’。”

  村医:12年业余时间全给了村民

  唐山大地震留下了很多名截瘫伤员。在世界上通常认为,高位截瘫伤员生存极限是15年。而今,30余年过去了,除自然死亡和其他疾病原因造成几名村民过世之外,唐山地震康复村截瘫伤员都依然健在。

  村长和村民说起时,首先感谢国家对他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截瘫专科疗养院多次开展疾病普查,对常见的褥疮感染、骨质疏松及危及生命的尿毒症等,进行预防和治疗。“除了国家各级政府的关心,社会上还有很多团体和有爱心的人帮助我们,常大姐就是他们当中的典型代表,他对我们做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村长杨长禄如是说。

  12年里,常晓英早已被视为地震康复村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年长的称她晓英,年轻的称她常姐。常晓英初来康复村时看到,这里近一半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褥疮。一位双目失明的王大娘,褥疮溃烂到碗口那么大,掀开被子一股恶臭直呛鼻子。

  常晓英到她家护理,大娘难为情,说什么也不让掀被子,常晓英说:“大娘,我是护士,不用怕。”常晓英为她清洗涂药,用烤灯照射,一治就是半年。

  康复村许多村民,由于下肢截瘫大小便失禁,经常使用导尿管导尿,更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需要膀胱造瘘和冲洗,常晓英坚持为他们冲洗膀胱,从不嫌脏怕累。

  常晓英家里有年逾八旬的母亲和婆婆,为了康复村,常晓英牺牲了休息娱乐和天伦之乐。12年间,在常晓英的开导下,村民们从有病不吃药、不打针、不治疗,到现在人人想要健康,人人想学保健,有许多人掌握了预防疾病的健康知识,有的家庭还准备了常用药品和急救药物,甚至还准备了简单的医疗器械。

  “他们对幸福有了新的追求,看到这些变化,我由衷地为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我深深体验到人生价值的真谛。”常晓英欣喜地表示。

  歌唱:“有了她,我们感觉很幸福”

  “一个白衣天使,不仅要为病人解除病痛,还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欢乐,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这是常晓英的信条,她也是这么努力践行的。

  在康复村,常晓英和这里20多户40多位残疾患者成了朋友之后,她用心观察到,多年的残疾生活使他们产生了很深的自卑心理,他们不愿意与外人接触,发病时就在附近小诊所买些药、打几针;有许多人患糖尿病,也不吃药打针,更不控制饮食,有些人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种情况也更坚定了常晓英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病痛的决心。

  一段时间后,常晓英发现村里有一户的门总关着,一天她推门走了进去,只见房间显得很零乱,一个女截瘫患者坐在床上,她叫郑维芹,“外面阳光暖暖的,怎么不出去呆一会,和大伙儿唠唠嗑啊!”“唉,我坐在轮椅上,到外面人家总盯着我的腿,我都想藏起来,看着人家能走能跑,我的心里就难受,我哪里也不想去。”

  听着这些话,常晓英心里很不是滋味。从这次谈话开始,常晓英就开始主动接近她,开导她,“我虽然腿站不起来了,但思想、意志要站起来,我想我和正常人一样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郑维芹说完,第一次对着常晓英露出笑容,笑得很甜。

  之后,常晓英承担起她的家庭护理工作。“常姐只比我大一岁,她护理让我感到踏实,有安全感。”随着身体的好转,郑维芹的心情也很快好了起来,几个月之后她买来了VCD,每天在家唱歌,第2年他们装修了房子,买了新家具、空调,后来又买回电子琴。常晓英说,“现在,我经常在康复村大门口就能听到他们夫妇优美的歌声,这让我感到特别欣慰。”

  记者手记:大爱无言

  12年寒来暑往,常晓英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奉献4000个小时,护理着地震康复村40多名截瘫村民,被康复村村民亲切地称呼为“村医”。

  如果用当下“时尚”的观点去看她,得出的结论或许可能是:拿出这么多的精力去替别人考虑,没活出自我。

  可常晓英说,她小时候随父母到过农村,体会过善良人们给予的帮助和温暖。现在,她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所以她愿意选择12年如一日地默默无闻地奉献,她权且将这看作是她的回报和感恩。

  采访时记者无意间了解到一个细节,在常晓英义务为截瘫村民护理的初期,根本没有人晓得她的名字,甚至不知道她是开滦医院的护士,在1997年的隆冬,村长杨长禄带着康复村10多名村民,摇着轮椅,顶着风雪,怀揣着他们写好的不知道要感谢谁的《感谢信》,来到路南卫生局寻找恩人,当他们打听到是开滦医院的常晓英护士时,他们才在感谢信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常晓英的名字。

  大爱!由此,我们内心不由得升腾起一种崇敬。康复村的多名村民都和记者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坚持,常晓英的坚持让他们内心重新燃起希望的烈焰,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经常有人追问常晓英作出感动义举的动机,她的回答始终是一句话,“我只想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因为大爱,所以简单而纯粹,简单而实在。灾害无情人间有爱,为了截瘫村民的光明和温暖,平凡的一个“村医”用12年为我们演绎了人间大爱,而这份爱仍在继续……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