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服务到位 镇干部下村百姓笑脸迎

  关键词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百姓故事

  “老杨,你那1亩多杂柑最近要注意维护,有啥问题给我打电话。”金堂土桥片区驻又新镇农技站的刘凯对在地里劳动的宝鼎村村民杨平安说。老杨停下手里的活,笑眯眯地回答:“晓得了,你先忙你的。”

  五六年前,刘凯到各村走动时,可没有现在这样受欢迎。因为他和其他基层干部一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催粮收款”,而不是为老百姓提供农技服务。

  2004年,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推进催生并加速了成都的农村综合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乡镇机构改革实现了基层政府机构精简和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在此过程中,基层政府找准了自己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机构精简 人少了效率高了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又新镇铺开,不少工作人员都被派出去做摸底调查了,镇政府乍一看有些冷清。“与5年前相比,镇政府人员大大减少,但政府职能丰富了,社会管理的层次多了。”副书记蒋远国感慨,“现在想当好基层干部,如果不拿出点效率,多动脑筋、想办法,怕是难得很。”

  人们习惯把过去的乡镇机构概括为“七站八所”,其中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果树站、水利站、财政所、司法所等等。繁多的机构看上去各司其职,事实上却都承担着一个重要任务———“催粮收款”,连农技站的技术员和搞后勤的文书,都分配有任务。在基层工作了十几年的蒋远国回忆,“一年到头,大半时间都在农村跑,催老百姓交农业税。该自己管的事,花的精力却很少。”

  过去为了完成农业税的收取任务,大部分乡镇都招聘有临时工,又新镇也不例外。上世纪90年代末,又新镇政府工作人员有100多人。除了“催粮收款”,镇政府还得自己想办法创收,解决这百来号人的吃饭问题。2004年,成都开始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实行人员定编。又新镇的“七站八所”被缩减为4室1所,目前政府工作人员不到40人。

  “以前人是很多,但都围着‘催粮收款’转,没办成多少实事。”蒋远国说,农业税取消了,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工资全部由县财政划拨,政府职能也由重管理转为重服务重发展,“现在,4室1所都在想办法把自己的目标任务完成好,因为这些直接和他们的绩效挂钩。总的来说,政府整体工作效率比以前高得多。”

  干部下乡 由“取”到“予”

  “大家排好队,不要急,很快就能办完。”又新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肖前文和几个同事,骑着摩托走了六七公里的烂泥路,到宝鼎村为残疾人换发第二代残疾证,这次残疾证换发涉及全镇的13个村。

  村民杨德海觉得镇干部直接到村里服务挺好,因为他家距办理换证的村委会只有0.5公里路,而到镇政府则有6公里。杨德海发现,最近五年镇上的干部到村里的次数多了起来,社会事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专门到他家,了解收入情况,帮他想办法增收。肖前文说:“针对杨德海因残疾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我们准备帮他申请农村低保,同时建议他到镇上做点小生意,对体力要求不高,又能增加收入。”

  乡镇机构改革前,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催粮收款”上,特别不受人欢迎。“老百姓看见乡镇干部、村干部转身就走,回家关上门不出来。实在躲不脱了,也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应对。”蒋远国说,当时的干群关系容易紧张,老百姓常常想不通“我交了那么多钱,怎么这条路还没修好”,基层干部则觉得委屈,因为农业税每年都要上交,并没有留在镇财政。

  “这几年不一样了,他们每次来不是喊我们交钱,而是给我们说政策、讲技术,提醒我们买保险。”一年前,宝鼎村村民杨平安购买了农村养老保险,他对乡镇干部这几年的转变很满意。现在,技术员刘凯所在的农技站已经不再由镇政府管理,而成为了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杨平安经常给刘凯打电话,咨询农作物防病虫害的办法,杨平安说:“现在他过来,我随时欢迎。”

  村民对基层干部态度的转变,来源于乡镇机构改革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也来源于基层干部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责。

  不在办公室 写清人员去向

  又新镇政府办公室的门前,记者看到好几个小黑板。分管规范干部管理的副镇长吴孝敬告诉记者,这是乡镇机构规范化管理的措施之一,干部外出开会、到乡村工作必须写明去向及联系方式,主要目的是掌握干部去向,方便群众办事。“上到镇党委书记,下到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这个制度。”

  此外,又新镇还在镇政府设立了便民中心,过去老百姓办一件事情可能要在办公楼里跑上跑下好几趟,现在在便民大厅就能办妥。蒋远国说:“成都要求各级搞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乡镇政府当然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又新镇政府已经形成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干部去向登记、干部工作时效考核公示制度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吴孝敬表示,这些制度已经被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作为量化的指标,来约束基层干部的行为。

  “在乡镇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既能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服务,也能改变基层政府的精神面貌,全力调动工作热情和参与热情。这对改变政府形象,吸引农业项目投资也大有好处。”吴孝敬说。

  五年实践

  职能变了 效率高了 服务好了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成都的农村综合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如果说农村综合改革为成都的城乡一体化提供了体制支持,那么与之同时推进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则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稳固的制度保障。

  公共服务职能得以强化

  在2003年推进城乡一体化之初,成都就采取自上而下的步骤,在全市推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并把其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之一,其目的是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

  2003年10月,成都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到2008年9月,成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758项,较原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6%。

  从2004年起,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职能从研究审批项目、落实审批程序转变到做好城乡全覆盖的各种规划、公共产品提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政策的制定发布、产业信息和投资信息的发布等方面,着力提升服务内涵,拓宽服务范围。

  如今,成都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言必称“服务”。审批环节的减少、政务服务态度的转变、办事时间的节省……5年来,城乡居民明显感受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增长。制度规范行政行为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政府管理由侧重审批,转变为“事前服务、事中事后监督”。成都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更透明、有效。2004年,《成都市国家公务员行政效能投诉和告诫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成都首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行政效能投诉和监察的法规,行政效能投诉也首次上升到法规层面。

  成都还先后出台了《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和听证暂行办法》《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专家咨询论证办法》,对多项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均进行公示或听证;制定了《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部门政务信息公开目录。

  在成都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基础制度。从2007年起,成都开始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并分期推进资源配置电子监控、行政执法电子监督、政府效能评估等五大系统建设。

  今年,成都市级和20个区(市)县都开通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市级46个部门和区(市)县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电子眼”的实时监督和预警纠错。截至9月,全市已有16件影响审批的超时案件被纠正查处或督促整改,8人受到责任追究。

  深化改革

  着力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专访成都市委党校教授李友民

  成都市委党校教授李友民认为,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应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工作重心应转向民生

  记者:成都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下一步应如何深化?

  李友民: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提升成都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是很大的。最近几年成都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改善了这里的政务环境,使招商引资更为顺畅。

  考虑到经济形势和未来几年的灾后重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在保持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着力于城乡公共服务上。

  乡镇机构应进一步强调服务

  记者:乡镇机构改革中是否也应涉及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容?

  李友民:乡镇机构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职能,乡镇基层政府应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淡化招商引资的职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里面本身就有对基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据我所知,在锦江区的街道办就已经开始进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它们建立了便民中心和相应的工作机制,通过规范行政行为、提供政务服务,深入到社区直接面对老百姓。本报记者 谢佳君 摄影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