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因出身不好而被禁止迎接西哈努克,到作为个体户代表得到国家主席接见,再到失去代表身份,白士明的人生悲喜 ,见证了改革开放波澜起伏的艰难历程。
白士明“入党”绝不仅意味着他个人获得党组织的接纳,而是这个社会对“个体户”这一当时还较敏感的群体的认可 和接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无限推崇无产者,让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再教育,到逐步承认个体户的社会地位,再到接纳私营企 业主入党。中国共产党逐步破除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上。
在“共产党宣言”中,人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本人对资产阶级成就的巨大认可:“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 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 伏在社会劳动力中呢?”
很明显,马克思认为,“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 的大量人口”,都证明了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触发了人类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这无非说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从辩证唯 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事物的先进性都是相对的。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首要任务。这就意味着,只要 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事物,都可以大胆为我所用。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起点,中国共产党屏除“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坚持 改革开放,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序幕。
时至今日,不仅个体户可以入党,而且私营企业主也随着“三个代表”的提出,已成为“新阶层”,走进政治生活。
历史的巨轮沉默地转动,工农群体的利益维护问题又日益突出了。
“打工的疼痛”让“打工诗人”郑小琼拿起了笔,讨薪的艰难让熊德明只能向总理“讨薪”,生存处境的窘迫,利益 伸张的艰难,令农民和工人,这两个昔日无比光荣的群体逐渐失去了身上的光环,日益跌落到社会底层。两会期间,当“中国 女首富”对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慷慨陈辞时,代表、委员中来自工农群体、代表劳工利益的声音却相对缺失。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各个阶层的身份、社会地位已不再需要通过“组织的认同”来确立,如何让不同利益群体 能有均衡的机会表达自己,如何使不同群体的利益均得以相对的维护,是我们的社会在今后的改革开放中继续寻找的答案。
□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