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你们会问,地球上的事都没解决好,怎么忙天上的事情去了?花这么多钱,怎么跟纳税人交代?”昨天上午,中国探月领路人欧阳自远院士应宁波市科协邀请,登上“天一论坛”,给市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
本报周一刊登了读者可免费领取论坛入场券的同时,也刊登了一个咨询电话。结果,这个电话意外地成了热线,很多没法亲临现场的读者纷纷要求记者“帮问”。“嫦娥一号”还好吗?真的有外星人吗?宇宙大碰撞会不会导致地球末日?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回答。通讯员 宁冰 江定 记者 王颖
“嫦娥一号”在天上还好吗?
“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只有一年。现在,它已经在遥远的太空度过了一周岁生日,它过得好吗?
说起“嫦娥一号”现在的状态,欧阳院士爽朗地大笑:“看来‘嫦娥一号’的工作年限能延长。只要它携带的燃料够自己需要,就能一直工作下去。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多数据!”他透露,由“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将很快对外公布。“根据测绘专家等众多专家认定,这张图是目前世界上现已公布的各种月球影像图中最为清晰、层次分明、最精确的一张全月球影像图。”
欧阳院士说,很多人觉得,探月工程花费大。其实,3年探月工程的花费仅相当于北京造2公里地铁的费用。“‘嫦娥一号’传回来的数据来之不易,也很珍贵。”欧阳自远郑重地说,“嫦娥一号”卫星上携带的科学仪器传送回来的大量数据,已经有关方面批准,将免费提供给国内提出申请的大学和科研院所。
月球表面为什么“很受伤”?
欧阳院士向大家展示了“嫦娥一号”卫星传送回来的第一张月面图。尽管不少听众之前也见到过这张图片,这次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这张图片的“前身”宽约280千米,长约460千米,图像覆盖区域属月球高地,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在月球表面,一共有3万亿个直径大于1米的撞击坑。月球表面为什么“很受伤”呢?原来当一些小天体莽撞地撞击过来时,它就挺身而出,独自承担伤痛。几十亿年来,默默地守护着地球的平安。
恐龙是不是被砸死的?
当然,月球也有疏漏的时候,一些小天体还是狠狠地砸在地球身上。欧阳院士说,地球上,现在已经发现了129个小天体砸下后形成的大坑,他也去过其中的很多个勘查。
恐龙是不是被外星球来的石头砸死的呢?欧阳院士解释:“恐龙不是被这些天外来石砸死的,不过,这些石头也逃不了干系。原来,6500万年前,一个小天体猛地撞上了地球。当时,小天体的飞行速度是每秒10公里左右,很快地穿越了大气层,造成的冲击波就跟氢弹爆炸一样。冲击波所到的地方,到处都是熊熊大火;还产生了巨大的海啸,比印尼海啸要强千万倍;掀起了无数尘埃,遮天蔽日。于是,整个地球都昏暗下来了,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大批的动植物死亡。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70%的物种消亡了。所以说,恐龙不是被砸死的,是死于天体撞击造成的环境变化。”
听众们都被这个说法“震”得一愣一愣的。欧阳院士表示,现在,在墨西哥半岛上还有这个大坑在,其他证据非常充分。像这样巨大的灾难,地球已经经历了30多次。
地球还会被“砸”吗?
欧美的很多科幻片都爱用地球末日做主题,外星撞上地球,形成宇宙连环大碰撞,生灵涂炭……
地球以后还会被“砸”吗?欧阳院士肯定地说:地球还是会被砸的。不过,后果肯定不会像《宇宙大碰撞》这类科幻片里描述得这么恐怖了。因为人类已经成为地球的保护神,能改变小天体的运行轨道,“四两拨千斤”地把小天体“拨”开。
“大家放心,地球末日不可能到来。这是我们人类的责任,也是科学家的责任!”欧阳院士信心十足地说。
火星上有外星人吗?
在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中,“火星人”、“火星文”成了常用词。比如,“地球不适合你,还是回火星去吧!”
地球和火星在生命上有什么牵连呢?欧阳院士说,在一块36亿年前从火星来的石头上,发现了细菌类的单细胞生命,这也是生命的起源。其他一些火星陨石上也有类似的发现。巧合的是,当时,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也是细菌。“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火星上现在没有生命痕迹。”
“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这是不少小读者委托给记者一定要问的。欧阳院士笑了:“从个人感情来讲,我也希望能找到外星人;从理论上讲,也有可能会有外星人。但是从目前科学观测结果看,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的活动证据。”
研究月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从本报领到门票入场的杨师傅问:“研究月球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实际好处呢?”欧阳院士说:“估算表明,全世界的石油、天然气还可以使用60年,煤炭在100年后也将枯竭。到时候,人类用什么呢?”
这时,全场分外安静。他话锋一转:月球会是地球的救命稻草。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叫做月壤。月壤在月球各处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几厘米。月壤中含有100-500万吨氦-3(He3),而地球可提取的氦-3只有15~20吨。氦-3可是个了不起的资源,因为它是可控性聚变发电的主要原料。4架航天飞机一次从月球运回的氦-3,就足够地球一年的用量。月球上的氦-3总量,至少可供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