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俊峰:收藏冰城嬗变印迹的“老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4:55  哈尔滨日报

  柏凡露 本报记者 秦岭

  从1959年时哈尔滨市第一高建筑北方大厦到如今的高楼林立;从上世纪70年代驰名全国的哈产友联牌铱金笔到如今现代化的电子记事本;从30年前家用的胶木拨号电话机到如今的传真机、子母机……今年已75岁高龄的朱俊峰老人经常自豪地说,想要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哈尔滨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来瞅瞅我的专题收藏就行了。

  走进位于南岗区花园社区的朱俊峰老人家中,除了一张可供日常休息的床和几把椅子外,3个房间全部陈列着他多年收藏的各种名著、报刊、史料,以及能够记录时代变迁的物品,这成为哈尔滨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有力见证。

  一幅长2米、宽1.5米的巨幅《哈尔滨地图》,是朱俊峰藏品中的珍品。谈起地图,老人来了兴致。老人收藏的第一张1959年的哈尔滨地图,一直沿用到了1978年,那时的地图给人的感觉是哈尔滨市市区街路清晰明快,看现在的地图让人眼花缭乱。“八路五桥”、“打通北环路”、“松北新区”开发……路桥建设工程一个接一个。随着一条条道路的开通、一座座立交桥的架起,地图也不断更新变化。朱老收藏的400多张地图,记录了哈尔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老人拿起一张3天前刚买回来的最新哈尔滨市区交通图,笑着对记者说,“地图跟着城建跑,我紧跟地图跑。”

  朱老收藏的千余份报道哈尔滨市基本建设的报纸,以及他拍摄的街路改造的照片,更能形象地描绘出城市的发展。改造火车站、修复索菲亚教堂、改造中央大街、修建红博广场……这些哈尔滨的大事,朱俊峰一个没落。只要听说哪儿有大的工程即将开工,他就闻风而动,先拿照相机拍下未动工时的场面,再接着拍摄施工的进展情况。30年来,朱俊峰拍摄工程照片近800幅。

  “道路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大地越来越绿,吃的越来越挑,汽车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人对哈尔滨三十年巨变的总结。朱俊峰的专题收藏就像是在为家乡写“日记”,从老人的“日记”里,可以看到哈尔滨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预见到哈尔滨更加美好的未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