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沁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土生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05:39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河水上山 道路通田 技术到户

  本报讯(记者 李全宏)10月28日,沁水县端氏镇马寨村的村民们忙着把红薯整理装箱,商贩忙着把一箱箱“马寨”牌红薯装上汽车,小山村显得十分热闹。村红薯合作社社员马志国对记者说:“原来不值钱的红薯,现在变成了一块块‘金疙瘩’,一亩红薯今年卖了4000多元,县里搞的农业综合开发就是好!”近年来,沁水县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1820万元,项目涉及4个乡镇的21个村,新增粮食1200万公斤,新增蔬菜2000万公斤,农民增收3920万元,一个个开发项目成了名副其实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民心工程。

  沁水县是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县,但由于水利设施少、配套差,多年摆脱不了“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的困境。县农业综合开发局一开始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治水上,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根据地理特点修建蓄水池18座、排灌站15座、“人”字闸2座,铺设“U”型渠10.9公里、防渗渠3900米,埋设地下管道76.3公里,实现了引水上山,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项目区农民编出这样的顺口溜:“十年九旱苦无边,一日开发换新颜”。

  对山区小县沁水来说,田间道路地形复杂,许多地方坡度大,雨水冲刷严重,群众种地很难通达,农机具根本无法作业。针对这一现状,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局一方面积极和县交通局协调,争取投资79.2万元,一方面依靠项目区群众搬石运沙,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截至目前共修建道宽3—3.5米、20厘米厚的硬化道路457公里,项目区田间主干道和山村实现了“硬”连接,不但改变了农机具作业条件,还解决了项目区群众的出行问题。

  在改善项目区生产条件的同时,沁水县农业综合开发局还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群众的素质。除县科技人员常年深入地头解决种植难题、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外,县里还聘请省市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来项目区对粮食、蔬菜等进行现场指导和理论培训,项目村因此涌现出各类技术人员105人,这些技术人员不但自己致了富,也带动一个村,甚至一个乡走上了富裕。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