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职场裁员,谁是下一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11:07  南风窗

  本刊记者 邢少文 发自广州

  覆巢之下无完卵,当美国华尔街成群的金融精英抱着纸箱从办公室走上街头时,在中国,一场从金融到实业的职场变 动也已在所难免。

  金融、地产、IT、航空、电力等等行业,无一幸免落入低潮,昨日看起来还风光无限的精英和白领,如今面临的却 是一个很油盐酱醋的问题:裁员潮会不会来临?明天谁将有可能失去饭碗?

  金融职场辟谣忙

  10月13日,互联网上刊出的一幅几名华尔街金融从业人员在街头卖艺的图片,在中国金融从业人员中到处传阅。 而来自全球再就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的数据称,2008年至今,美国金融行业 的裁员数量居各行业之首,约为10.3万人。

  而自雷曼破产清算的消息传出之后,在中国的金融行业,那些一年前还利润丰厚得令人眼红的企业便开始忙着对减薪 和裁员的消息进行辟谣。从投行到券商,从基金到银行,中金、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汇丰(中国),无不深陷减 薪和裁员传言漩涡。

  风起于青萍之末,市场的敏感神经最先为中信证券所挑拨,10月14日,原本随大盘窄幅震荡的中信证券忽然开始 跳水,带动整个券商板块急剧下挫。当日收盘时,中信、海通、国金等龙头股均以跌停报收。而对其形成“垂直打击”的是关 于中信证券降薪20%的传言。来自路透社的消息称,中信证券将自11月起对员工实施减薪计划,下降幅度为5%~20% 。

  紧随其后是关于中金公司投行部门将裁员1/6的消息,如同急石投湖所击起的涟漪,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金融行内 。

  虽然这两家公司的对外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否认了降薪和裁员的消息,但这并不能说服行业内正在日益明显的 感观。“我们研究所的领导上个月来的时候就跟我们说过这个月会降薪,但目前还没降,离年末还有两个月,现在做这种决定 好像不太合适。”国泰君安证券一位分析师告诉本刊记者,“但年终奖肯定是期望值大降了。”

  10月27日,广发证券市场部一位人士则告诉记者,公司内部亦在流传投行部门即将降薪,而市场部的员工由于底 薪比较低,主要靠提成,暂时没有降薪计划。不过,他们现在也没有多少活干,就在一周前,部门休假,“国庆刚刚旅游完, 又去游了一回。”她说。

  在众多的降薪裁员消息中,投行部门纷纷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首先波及的部门,这些部门人员在市场好的时候,人员多 ,收入高,年薪百万之上者比比皆是。而随着上市、再融资项目的停滞,这个部门是“最闲的”。

  今年以来,受房地产泡沫危机的影响,多家大型地产商在香港的IPO以及公司债发行已经暂停,同时,近期A股的 IPO已经变相暂停。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34家公司的IPO方案经发审委审议通过但尚未发行,此外还有300余家公 司在排队等候过会。

  而根据汤森路透统计,截至10月13日,券商行业来自内地IPO和再融资的佣金收入分别为26.75亿元和1 1.92亿元,同比下降了60.9%和68.8%。

  惨淡业绩之下,减薪已是木已成舟。2008年中报显示,上半年上市券商已发放的职工薪酬约为31.6亿元,较 2007年同期减少8.6%。东北证券、国元、长江、宏源证券的人工费用也均明显下降。“大部分应该是奖金,去年可以 看成是牛市红利,原本也不应该那么高的。”上述国泰君安分析师说。

  在降薪和裁员的忧虑中,被认为最“坚挺”的,大概就是基金公司了,在熊市里,大基金的日子一般比券商好过,工 资也比较高。“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在100亿,就是成本区,对应管理费用是1亿,一个基金公司运营费用一般在800 0万/年。裁员一般不会出现,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下的基金可能会出现亏损和降薪的情况。”泰达荷银基金机构理财部一 位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受影响的群体还包括一些从事私募的人员,“炒商品期货的爆仓了一大批,都不玩了。一些跌破净值的小型私募基金 也清盘了很多。”主要操作权证的私募人士陈阳告诉记者。

  与并未普遍到来的降薪和裁员相比,目前,比较明确的是,金融行业的就业通道已经变得非常狭窄。根据跨国人力资 源公司翰德公司最新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的中国地区招聘意向报告,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的招聘意向已从第三季度的64 %下降到第四季度的50%。

  “这是比较早一点的调研结果,根据我们最新从客户处获得的信息,大部分的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的近期招聘计划都已 经冻结,就是不再新招人了,而在外资银行和一些内地投行中,已经开始出现了裁员的举动。”翰德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刘倩对 本刊记者说。

  国内招聘网站智联招聘的数据分析也显示,金融行业招聘信息中,客户经理/主管、保险精算/产品研发、储备经理 人,这三类职位的人才需求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9月份与8月份相比分别减少了3.88%、4.44%和12.96% 。由于上海、北京两地机构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三类职位需求减少更为明显,储备经理人职位需求减少幅度都 超过了15%。

  地产就业的窄门

  除了银行和金融业,房地产行业估计是今年以来景气度下滑最厉害的行业之一。伴随着“地产寒冬”的到来,这个同 样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从业人员,也过起了打算盘的日子。

  万科员工因被解聘和对离职金不满而自焚的事件被业内看成是这个行业近10年难得一遇的“寒冬”中之冰山一角。 而中原地产的裁员消息,则被认为是多米诺骨牌即将展开的一个先兆。

  中原地产董事局主席施永青于10月22日公开说,目前中原在香港有200多家分行,每月有5至6家分行关门, 而公司对每个员工都分有一个任务额度,如果做不到就自动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所谓的裁员。现在香港中原营业部的 人员减少了10%左右,每月都有100多人离开,3个月就有500多人,而且目前中原不再进新人。

  施说,在裁减后勤行政人员的同时,月薪在1万至2万元的员工,减薪幅度约为8%;月薪2万至3万元的,减薪幅 度约12%;月薪若在3万元或以上的,减薪幅度最高,达到15%。接下来中原还有可能裁减20%左右的人员,而这些人 员,大部分是内地的员工。上海、深圳中原目前都已经出现了裁员。

  同为地产中介行业的广州美联地产董事总经理刘志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裁员的事情现在每个企业都有,包括美联 。只不过中原一次性裁员的数量比较大,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事实上,美联一直都有裁员,只是不是大量减少。

  而眼下,裁员和降薪风潮已从中介向开发商波及,“地产经纪、物管经纪的流动性正在降低,而销售、业务人员的流 动率正在增高,被动离职率(被裁)在增高,而主动离职率正在下降。裁员和合并岗位的举动正在出现,裁的主要是是行政、 客服、财务、人力资源等职位的人员,还有开发人员转岗,长期休假。”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北京太和顾问房地产行业分析师王 知白告诉本刊记者,太和顾问的房地产客户有多家大型地产商,“由于房地产开发大多以项目的形式,一般是进入后期营销之 后,就裁减前面的一些开发设计和计划部门的人员。”王说。

  降薪则是一种普遍现象,早在8月底,中海地产便已向各区域公司和地区公司下发了将在下半年把管理费用指标下浮 20%的通知。9月中,地产行业一家龙头公司因将一些非业务部门人员抽调至销售前线,变相增加工作压力借此减员。

  国内上市公司中今年降薪幅度最大的则是宜华地产,其降薪幅度由去年的16.4%升至今年的79%。今年各房地 产上市公司的中报也显示,77家地产上市公司中,有16家下调了“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如宜华地产由去 年同期的0.08亿元,下降到今年的0.02亿元,下降幅度为79.01%;天保基建由0.16亿元下降到0.07亿 元,下降幅度为57.61%。

  “从我们接触客户的情况来说,大的集团公司目前的招聘和涨薪计划已经基本停滞,但集团公司目前轻易还不会做出 降薪的举动,因为企业用人是长期计划,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要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王知白说。

  “一些公司出现的情况是高管人员会降薪,但中低层人员不会降薪,因为中高层人员一般来讲对公司人力成本的支出 影响较大,而那些年薪在上百万元以上的高管,则适当地降薪,以缩减人力费用,而对于低层人员而言,由于他们对薪酬变动 很在乎,流动性也比较强,所以房地产企业一般是采取裁员而非降薪的方式。”他说。

  王知白判断,房地产职场整体的影响正在朝着三个方向走:一是薪酬预期降低,高薪挖角的现象减少。二是对人员素 质的要求提高。三是需求量出现倒置,不再像以往一样供不应求。

  从IT到制造

  当下游的制造业被金融危机、出口退税、新劳动法、原材料上涨等一系列的负面因素搅得鸡犬不宁的时候,上游的I T行业不可避免地也被拖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正在变得越来越“Iamtired”(我很累,简称IT)。

  联想集团计划在全球裁员50人的消息中虽然没有包括中国大陆,但仍如一颗深水炸弹投入国内IT业界。而境况更 为惨淡的,是景气度早已下降的软件服务业,关于用友、金蝶裁员的消息也在业内流传。同样不可避免的还有互联网企业,包 括酷6、土豆网、阿里巴巴、博客网也纷纷传出裁员的消息。

  “去年广州分公司签了800多万的单,回款400多万,今年到现在一共才签了96万,回款不到30万。”在一 家总部位于北京的软件公司广州分公司任职的钟辉(化名)告诉记者,总公司前九个月已经亏损200多万元,而一年的人力 费用支出也要接近1200万元,总部于今年国庆后就撤销了上海分公司,除分公司的老总回北京任销售总监之外,上海分公 司40名员工全部解雇。而广州分公司高峰时有15名员工,如今只剩下2个人,同样面临着被撤销的命运。

  钟辉所在的这家企业主要做ERP软件,客户大部分是中大型制造企业,一年之前,他还在激情高昂地与珠江啤酒、 珠江钢琴、广西玉柴等大客户频频接触,今年则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几十万块钱的单送出去十万八万 ,人家都不做。”他说。

  年景好的时候,一荣俱荣,年景不好的时候,一损俱损。如今,除却银行、金融、地产这些以往被称为高利润高收入 行业的职场正在产生地震之外,一些以往也同样被列为高利润高收入的实体经济领域也刮起了裁员风。

  3月,国电重庆恒泰发电有限公司万盛电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已经开始减薪30%,基层减薪20%;湖南华电长沙 发电厂减薪也是从3月起,幅度是20%;武汉青山热电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减薪30%,基层员工减薪10%;在电力行业 ,领导的降幅高于基层员工,而火电厂又是减薪重灾区。

  7月,南方航空公司高调宣称下半年减薪10%,涉及对象包括基层以上全体管理人员,减薪是该公司13亿元运营 成本压缩的一部分。

  8月,另一个高调宣称减薪的是国电集团,这家公司的领导人说,因为经营亏损,公司领导要带头减薪30%。而在 电力行业,一些没有宣布减薪的公司也在降低奖金标准。

  10月,国内钢铁三强之一的武钢集团声称正在酝酿公司内部的降薪事宜,普通工人降薪20%,而处级及处级以上 干部降薪幅度则将达到50%。

  当这场危机如瘟疫般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扩散的时候,零散的、此起彼伏的裁员消息,似乎在昭示着暗潮的涌动。

  职场规划走向

  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降温,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扩大,面对可能更为困难的2009年,失业潮会不会到来,是一大考 验。

  在金融和地产行业,翰德公司的刘倩和太和顾问的王知白都表示,明年裁员和降薪的情况将会加剧,特别是在春节之 后,“但大规模的裁员不会出现,金融和地产都属于资金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员素质要求也高。” 王知白说。

  “在危机之后,大家也开始考虑金融体系中的‘道德标准’。华尔街,包括欧洲的金融市场都在考虑金融机构需要怎 么样的高级管理人、CEO、CFO,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变成现在更多金融机构的话题。怎么样的金融机构文化是值得推崇 的?以往的激进、激情、冒险等等都是银行家的最好体现,现在还会是这样吗?也许银行会设置更多的风险控制部门,招募更 多的审计和内部控制人员。”Eliot-ElixirAssociates-PE/VC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合伙人张璐认 为。

  有部分企业则趁着这个时候,逆势储备人才。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不久前便透露,上海金融工委正计划组织沪上 金融机构招聘团,到华尔街进行“人才选秀”。据称,此次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市人事局牵头的“海外金融人才招聘团”将 相继前往美国纽约华尔街、英国伦敦金融城招聘包括风险管理和控制、资产管理、产品研发、基金经理、行业研究、金融工程 、衍生品产品、养老金受托业务等15类上海市紧缺的中高端金融人才。至今已有15家中央在沪金融机构和上海市属金融机 构,涉及银行、证券、基金、资产管理等共推出了110余个需求岗位。

  “中投、中金这样的大投行可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目标一般瞄准的是在大型金融机构任职的中国人,要求是要有中 国经验,懂得中国的游戏规则。否则,人家愿不愿来是个问题,来了好不好用又是一个问题。”刘倩说。

  而对于国内大部分的金融从业人员而言,虽然降薪裁员的消息满天飞,但可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分析师的 年薪普遍有二三十万,就是降一半,降到十五万,那也只是上一轮熊市的水平。现在大基金公司中有经验的研究员月薪都有七 八万块钱,”国泰君安上述分析师认为,“那比其他行业还是要好很多啊,没有人会愿意转行的,更不会有人去干制造业,干 惯了金融行业的,都会嫌制造业太累。再说如果实在降得受不了,也可以离开机构,去上市公司证券部门任职。”

  在他看来,年景不好的时候,职业规划的走向要么是去读书,继续深造,要么就找一个差一点的公司。事实上,在一 些券商内部,正在趁着这个相对空闲期间对核心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的忠诚度。

  选择继续深造是很多人的想法,来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招生办的消息称,今年的招生不降反增。而泰达荷银 机构理财部上述职员即选择了花15万元的学费去读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融EMBA班,只不过,由于今年的收入不理想,他付 出的代价是把自己的房子转手卖掉。

  “这个影响是周期性的,这个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员,都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培训和规划,再过几年,行业景气度 一提升,供需又会旺盛起来,提高自己本身的技能,是应对之策。”王知白认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南风窗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