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立冬补冬 无量小贩挂鹅头卖鸭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01:41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陈佳裕 林良标 见习记者 林姿

  本报讯 “立冬补冬,补嘴空”,这句闽南俗语,说的是立冬进补这桩乐事。但今天这件“补冬”新闻,还真让人乐不起来。原来,泉州鲤城金龙农贸市场,一摊贩恶意调包鹅肉,被人揭穿后又殴打顾客,民警介入后纠纷才得以调解。

  昨日立冬,按泉州风俗,鹅肉当为“补冬”好料。然而鲤城金龙某工厂食堂厨师老许,买回28斤鹅肉却被工友认出是鸭肉。当天清早7时许,老许从金龙农贸市场买肉归来,就在食堂黑板上写上“晚饭加餐,炖鹅肉”。但是前来吃早饭的员工,看过餐台鹅肉后,纷纷质疑不是鹅肉是鸭肉:原来,除了鹅头和鹅掌是真的外,其他的肉都是普通的菜鸭肉。鹅与鸭肉质、肉色和毛皮均不同,前者肉厚、呈暗红色、皮下无脂肪,但现场情况刚好相反,个别肉块还拨出鸭毛。

  谁都知道鹅肉比菜鸭肉贵,老许赶紧装好4袋“鹅肉”,去找摊主“换货”。因为天天买菜的缘故,老许认识摊主吕某,并知道他是浮桥本地人。

  但吕某坚持他卖的都是鹅肉,围观者越来越多,生意没法做了,吕某便与老许推搡起来,年纪稍大的老许脸上被打流血。接到老许报警后,金龙派出所民警洪金坛赶来。他将几块“鹅肉”,拿到农贸市场市管办,工作人员只几分钟就验出“鸭肉假冒鹅肉”。事实面前,吕某低下了头。

  原来吕某摊位同时卖鹅肉、鸭肉等进补肉类,鹅肉一斤8.6元,菜鸭一斤6.2元,按补冬日卖肉惯例,所有进补肉类均被切成块状出售。为多卖几个钱,他便“掺杂使假”。老许未注意到这一“调包”过程,付款240.8元就回厂了。最后根据洪金坛警官的协调意见,老许将4袋鸭肉退给吕某,后者将240.8元还给老许。下午老许到医院所用的148元医药费,警方责成吕某赔付,同时当面向老许赔礼道歉。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