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增长要打哪张牌 大基建?抑或大社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02:15  燕赵都市报

  ■“大社保”浮出水面

  继铁道部2万亿投资项目出台后,交通部5万亿庞大投资也于近日浮出水面。大基建,这一曾帮助中国经济成功走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利器,再次被决策层牢牢握在手里,然而,大基建之余,大社保,在实体经济受创、储蓄回流银行的眼下,似乎开始彰显其被低估的作用。

  中国是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是出口和投资支撑了经济增长。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中国靠外需———出口为主的经济难免会受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之处———消费这块短板,就为中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机会。数据统计,2008年1-9月,中国的出口增速较2007年回落了4.8个百分点。投资率在2004年上升到43.2%,2007年仍然保持在42.1%的高水平,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由2000年62.3%,下降到2007年的49%,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消费不足是最大的问题。

  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居民储蓄余额20万亿,截至2007年末,中国每千人机动车拥有量为33辆,而美国在2005年就达到了814辆。诸如此类对比,无不彰显我国手握巨大储蓄资源而无法撬动消费市场的尴尬现状。

  在巨大消费空间尚存的大背景下刺激消费,可以消化因出口受挫的国内商品和服务,避免因出口减少带给企业致命的打击。为此,10月30日,央行两月三次降息,而且专家认为“为刺激经济可能还降”。

  然而,有一点不能忽视,消费不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社保不足,“社保账”欠得太多,民众不敢消费、不愿消费。所以,刺激消费提了好多年,但消费一直没有上去。显然,这已不是用货币政策就能刺激出效果的,还必须完善社会保障。

  ■五部委勾勒社保路线图

  11月6日,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委共同勾勒出社保路线图。

  发改委表示,发改委将研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社会各类资金,完善城镇居民保障措施,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加快解决社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透露,从2003年到2007年,各级财政共安排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19.4%。仅在2008年,中国政府预算安排的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就达到了6684亿元,比2007年增长1288亿元。

  新近完成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总报告》则主张中国的社保发展战略应该分三步走。一是确保全口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年份即2012年、2020年、2049年,应不低于7%、15%、25%;确保现口径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前述三个年份分别不低于15%、20%、30%。而目前,按照现口径统计的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占财政支出为1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则表示,中国政府从2001年开始进行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将适时在全国普遍推开。

  ■富百姓方能富经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教授指出,不能照搬美国上世纪40年代罗斯福新政大搞高速公路、摩天大楼等基建的做法。这样拉动内需,结果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保住了,但过后发现内需还是没有真正拉动,老百姓还是把钱存在银行,经济竞争力还是不行。

  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美国当时的社会保障已经比较完善,国民敢消费。而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还比较落后,老百姓担心孩子读大学要花钱、生病养老要花钱,只能老老实实把钱存在银行。

  所以这次拉动内需不能只靠修铁路,重点应该放在公共财政投资民生。采访中,也有经济学者直言,大项目是强财政,但不直接富民;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才是富百姓,并最终富经济。

  (本报综合)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