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民身份信息可网上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02:49  现代快报

  昨日,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正式面向公民个人推出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同名同姓查询网上自助服务,每次查询服务的费用是5元,可以用支付宝和网上银行支付。

  假身份证一查便知

  该消息昨日被公布后,查询系统一度被挤爆,指定的网站(http://www.nciic.com.cn/)很难登录打开,记者尝试过多次后,终于登录进入身份证核查页面,在核查条件选择中,公民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为必填项,其他选填核查条件包括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签发日期、有效期限。

  输入身份证号和姓名后,返回的核查结果,将显示身份证号、姓名是否与所存储的一致,并显示出该身份证的照片。如果姓名与证号不符,那么显示结果为“不一致”;如果姓名与证号相符,但查询显示的照片不对,那这身份证同样存在问题。

  据介绍,自助服务可用于网络购物、网络交友、家政服务多方相互进行身份信息查询,从而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目前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已存储了全国约13.07亿的人口身份信息数据。

  人肉搜索又添利器?

  由于查询结果包括了个人相片以及个人相关资料,很多网友十分担心个人隐私资料会被曝光,而人肉搜索的威力更让不少“搜友”大叫又得一搜索利器。而根据查询中心对身份证“核查”的具体定义解释,核查人向“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提供已知被核查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系统将核查人提供的数据与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系统向核查人返回比对结果,提示比对是否一致,以确认照片与身份证提交者本人是否一致,不提供任何其他信息。所以,搜索的前提是必须已知搜索对象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查一次5元太贵?

  昨日该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网上引起强烈的反应,大多网友认为不该收费,认为公民身份信息是社会公众资源,不应该由某个部门用来作收费服务,况且互联网查询资料又不会在公安部发生费用。也有网友认为,5元的查询费缺乏依据,即便要收费,也应该举行听证会,5元一次太贵。

  而一名Ip为“219.235.112”的网友则认为收费是为了适当限制,也是防止无限制输入号码,查看更多人资料,防止不法人员找到合适的诈骗人选。比如,不法人员随便输入一个身份证号,结果这个人可能是深山沟里的,没什么可骗的,他就还得再试,收费是为了防止无限制查看他人资料!尤其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些宣传,如果不限制,他们会查找成千上万个人的资料进行对应宣传,收费是加大费用,他们不得不考虑投入与收益问题。而正常人想核查他人资料的时候不多,多数为了保证安全,这样一次5元费用不高,又限制了不法分子。

  专家说法

  身份证信息不属隐私

  对于这种查询方式是否会触犯个人隐私,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认为,“身份证上个人信息不属于隐私,但仍需保护。”刘德良说,身份证在一定意义上与名片作用相仿,是为了出示给执法者和相关交互方以证实个人身份,把这种不时需要公开的信息定义为“隐私”是值得认真商榷的。

  综合《广州日报》《北京晨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