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退休农民”严玉华的闲适生活

  关键词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长期有保障。———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百姓故事

  温江区公平街道惠民社区住了1775户人家。社区小路曲径通幽,一排排川西风格的双层小楼坐落其间,颇有乡村田园气息。老太太见到熟人总是喜欢说“就在这儿吃饭嘛”,很热情;老大爷叼着烟杆闲适地躺在竹椅上,守着自家的小杂货铺。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过去都是农民,现在都不种田了。”

  惠民社区专门用于安置附近的失地农民,61岁的严玉华是其中的一个。自从2002年从田地里“退休”后,她就搬到了这里。现在她每月领352元养老金,过起和城市老人一样的晚年生活。用她的话说是“过去种田种菜,现在上网打牌”,还挂了个居民小组长的“官衔”。

  政府补贴 每月领取养老金

  严玉华祖祖辈辈都是农民。2002年前,她是公平街道(当时的公平镇)五江村4组的村民。家里6口人,守着6亩多地过日子。严玉华用3亩种粮食,3亩多地种蔬菜,圈里还养猪。每年苦瓜、黄瓜、茄子熟了,就把这些蔬菜挑到城里卖。“收成好就多赚点,收成差就落不下几个钱,完全是靠天吃饭”,一家收入没有保障。

  2001年,严玉华家中的地因为当地产业发展被征用。次年1月,她搬进了惠民社区。虽然和城里人一样住进了楼房,但已经50多岁的她未来生活又该怎么办?

  2004年,成都出台《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出详细政策规定。温江还出台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补充操作办法。从此,像严玉华这样的人也可以购买社保了。

  当年7月20日,严玉华按照征地年限一次性缴纳了9100元。次月25日,她领到了平生第一笔养老金———210元。如果她生大病住院,还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如今,严玉华每月的养老金已经涨到352元。她的丈夫杨少成比她小3岁,只要再缴两年社保,到了60岁也可以像严玉华一样每月领养老金了。

  严玉华缴纳的个人部分只是自己养老金中很小的一部分。温江区社保局负责人透露,对于她这类失地农民财政人均补贴了22602元,其个人缴费资金和政府补贴资金实行区内封闭运行,区财政自行兜底。“针对失地老年人,政府每年要掏出3750万元,目前已经拿出两三亿元了。”

  清早去健身 上午上上网

  彻底从田地“退休”,严玉华慢慢适应了在惠民社区的居民生活。

  每天早上起床后,严玉华就会跑到健身房去锻炼。吃过饭,就转到图书馆看书看报。看书看累了,老太太走进社区网络室,打开电脑上网:斗地主、打麻将。她以前根本不晓得啥是电脑,都是去年在老年大学学的。电脑对于她而言就是娱乐工具,高深的搞不懂,但斗地主、打麻将却是强项。下午,她就回家做饭,等着在外上班的老公和女儿。“当农民的时候,早上煮猪食、下田,下午洗衣服、煮饭。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舒服多了。”

  除了玩,严玉华也会做些社区服务工作。哪家有个吵嘴扯皮的,都少不了她去调解。此外,她还帮着居民收水电费,帮社区记记账,加起来每个月有200多元的收入。

  杨少成也没闲着,现在在一个私人老板那里帮着照看花卉种植园,每个月有700多元收入。这样,老两口每月有1200多元的固定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养老保险进入省市大盘

  根据温江区社保局提供的数据,当地符合参保条件的3.8万名失地农民已有3.2万人买了社保。对于新征地的农民,温江区实行“先保后征”,以土地换保障,财政给补贴。一类人员(男满60岁、女满50岁)个人一次性缴纳9100元,区财政一次性补贴41916.40元/人;二类人员(男50~60岁、女40~50岁)个人按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政策缴费,缴满1年后,区财政补贴1800元/年,最长可补贴10年;三类人员(男40~50岁、女30~40岁)缴费满1年后,区财政补贴为800元/年,最长补贴15年。

  根据上述标准,新征地农民一类人员现在每月可享受352元的养老金及大病住院报销,二、三类人员还能享受门诊个人账户。而且,这些人的养老保险都已进入省市养老保险大盘。

  五年实践

  涉农人员人人都有社保依靠

  严玉华的社保类型属于失地农民社保,这只是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目前,成都市已完成包含农民工、失地农民、纯农民、城镇职工在内的全部社保制度设计,涉农人员全都拥有各自的社保依靠。

  自2003年建立农民工社保发端,到上月市政府正式发布《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办法》,这一历程被外界称为城乡社保的“成都方式”。回顾这段历程,市社保局副局长陈东举出了三大标志性事情:为农民工办社保、失地农民纳入社保和制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

  率先给农民工办社保

  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日渐融入城市,其保障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2003年,成都率先在全国建立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制度。他们可以享受和城镇职工一样的养老、医疗等保险待遇。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工社保的指导意见时,成都的农民工综合保险制度已经运行了3年。后来,成都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一项缴费、五项待遇”,农民工可以享受到工伤保险、住院医疗费报销、门诊补贴、老年补贴和计划生育补贴。

  成都市还对招用农民工并足额缴纳综合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给予相应的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参保单位全年综合保险缴费基数总额的4.5%。此外,还同步构建农民工综合社保与城乡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的转移对接机制,最大限度保障他们的利益。统计显示,全市农民工参加综合社保人数每年递增的速度在45%以上。

  花60亿为失地农民买社保

  城市化进程让很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变为城市居民。失去土地的他们又该怎么维持后半生的生计呢?2004年,成都市着手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保和就业,开始全面实施“鼓励就业、土地换保障和纳入城镇社会保险”,将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货币化安置改变为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的制度性安排,并扶持其在非农产业就业。

  对2004年前被征地农民(约27.65万人),成都市采取“退费进社保、政府给补贴、纳入城镇养老医疗保险”的原则,追溯解决了1991年以来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对2004年后的新征地农民,成都市实行优先解决其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强制性规定,即“先保后征”。征地部门在征地前,必须按照失地农民的不同年龄段,分别一次性为其缴纳10~15年的养老保险费、5~10年的住院医疗保险费和发放就业补助金,确保这些人终身受益。

  陈东介绍,按当时的测算,解决失地农民社保财政要掏出40亿元。几年下来,“最保守也花了60亿元”。

  养老保险覆盖400万农民

  2007年1月1日,《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出台,为全体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形成城乡满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今年7月,成都已有11.25万人参加农民养老保险,共有4.4万名农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养老金共计2.35亿元。

  11月15日起,《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就要施行。该办法将覆盖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400万农民。享受耕地保护补贴的农民,个人缴费部分先由本人耕地保护补贴缴纳,不足部分再由本人补足。陈东认为:“把耕地保护基金注入到农民的养老保险中,农民个人缴费不足个人纯收入的5%,解决了农民持续性缴费的问题。”

  根据该办法的缴费档次和标准,年龄在60~64岁的男子和55~59岁的女性农民,缴费基数按城镇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所使用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0%计算,缴费年限为10年,其中耕保补贴及个人缴费占65%,政府补贴35%。

  成都还于2004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2005年全面启动城乡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制度,还有大量贫困农户被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前,成都已经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深化改革

  实现城乡社保体系对接

  市社保局副局长陈东说,成都下一步的目标是实现城乡间的社保体系对接,今年底就会拿出一套可行办法,探索建立覆盖各类群体、多层次的城乡一体化社保制度。

  市社保局认为,在根本改变农民“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社会保险养老”和根本解决农民工社保问题方面,成都仍存在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不高、工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将成为未来成都城乡社保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社保部门将探索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农民工综合社保、农民养老保险及城镇职工社保制度之间对接的实施办法。同时,未来成都城乡社保的覆盖面还将扩大,提高农民和农民工参保率,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扩面和征缴,启动大中专在校学生医保工作。各级财政资金对农民的投入还会有更多倾斜,并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在更多的乡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劳保服务平台。

  市社保局建议,国家可以通过立法层面对农民工社保和农民养老保险做出原则性统一制度安排,使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异地接续及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对农民养老保险,还可以参照新农合制度,增加财政补贴。在促进就业领域,可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到城乡失业人员,提高农民的社保缴费能力,扩大参保面。

  褚丁 本报记者 唐小涛 摄影 陈蒙川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