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优势互补携手闯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08:54  台海网

  

汽车业:优势互补携手闯世界

  

汽车业:优势互补携手闯世界

  如果没有从海峡东岸转移过来的企业,福建的汽车工业很难有今天的规模。

  东南汽车、青口汽车城、海峡西岸汽车博览会……汽车工业作为福建的一大支柱产业,总能看到台商活跃的身影。这些来自海峡对岸的企业扎根在福建,和福建一起成长,带领着福建汽车工业从汽车弱省走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

  而随着海峡两岸“大三通”梦想在跨越了数十个寒暑后终于成真,两岸汽车业的合作无疑将更加密切。

  [NextPage]

  趋势 台湾车业亟须西进

  台湾是亚洲汽车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而汽车零部件又是台湾汽车工业的最大强项。

  历经50多年的发展,台湾目前已拥有裕隆、中华、国瑞、福特六和等汽车组装厂商11家,汽车零部件厂商2300多家,共同组成台湾多层次的汽车产业合作体系。其中,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在整车生产的带动下,已形成少量多样、弹性制造的专业细化分工模式。

  资料显示,2004年台湾汽车零部件业产值达新台币2400亿元,其中外销金额达新台币1273亿元,大多销往北美、欧洲及中国大陆等地。主要外销产品有钣金件、轮圈、车身、引擎与刹车零件以及碰撞零件等,并以供应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为主,目前占据了全球85%~90%的售后服务市场份额。

  然而和台湾其它诸多产业一样,台湾的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台湾市场规模有限的难题。据厦门市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欧阳元生介绍,该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与台湾汽车产能相比,台湾岛内汽车需求量已趋于饱和,远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和产能要求,行业获利空间十分有限。

  “不仅如此,台湾汽车产业受技术层面、汽车关税逐年降低及自制率取消的影响,必然面临严峻的市场、成本及技术压力。”欧阳元生分析说。

  在全球化影响下,中国大陆低成本的优势及巨大的市场促使台湾整车业与零部件业纷纷布局中国大陆。据台湾汽车同业公会统计,目前台湾汽车零部件业有超过200家厂商在大陆投资,其中约82%分布在福建、两广和江苏等地。台湾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东阳、大亿、江申、和大、源恒、堤维西、永彰、江兴、瑞利等都已在大陆投资设厂,并逐渐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商。

  欧阳元生认为,从台湾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在面临内需市场饱和与严峻的成本压力下,寻求外销及产业外移已成为企业的首选之路。“特别是拓展大陆市场,利用大陆的市场规模、人力成本、原材料和基础研究等优势已成为台湾汽车零部件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期待 厦门做好承接准备

  厦门正是承接台湾汽车工业西进的首选之一。

  起步于1988年的厦门汽车工业,现已形成以金龙整车制造业为龙头及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然而,作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厦门,却面临着一个和对岸同行正好相反的问题——— 零部件仍需大量外购。

  [NextPage]

  “目前厦门客车产品中有近80%属于转移价值,是通过外购零部件组装而成,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欧阳元生认为,厦门与台湾汽车产业有较强的互补性,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可谓是承接台汽车产业西进的首选。“台湾车企如能到厦投资建厂,为厦门汽车产业提供上游配套,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壮大厦门汽车工业。”

  而厦门已经做足了承接准备,据了解,2006年厦门汽车工业城作为一个集汽车制造、研发、综合配套及公园化环境为一体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开始兴建。根据规划,该项目一期预计于2010年达产,将实现整车生产销量约9万辆,客车底盘6万台,总产值约250亿元,总资产近100亿元。而二期则将重点引进和投资与汽车产业配套的一批零部件企业。

  届时,厦门将形成以汽车城为地域中心,以主要整车企业为龙头、由一大批专业协作厂为之配套的客车产业集群。

  无疑,这为实力雄厚的台湾车企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最佳舞台。不过,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产业,欧阳元生认为,厦门在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仍需多加努力。欧阳元生并建议,厦门应争取国家支持,在厦设立对台的国家级汽车及配件出口基地,吸引台湾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来厦门投资,重点引进台湾有实力的大企业,如裕隆、鸿海、广达、华硕和仁宝等来厦门创办汽车电子零件厂,最终形成以汽车工业城为主要载体的厦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商机 “大三通”拉近两岸市场

  

  在对岸的汽车制造商纷至沓来的同时,厦门的同行们也开始挖掘宝岛的商机。

  今年5月,首批22辆长12米的大金龙客车在台北公交线路上正式投入使用,成为祖国大陆大型客车进入宝岛市场的第一例。

  看上台湾市场的不仅大金龙一家,福建畅丰机械总经理赖禄彩正打算在台湾建个办事处。

  “我计划最近再去趟台湾,将合作伙伴确定下来。”在赖禄彩看来,“大三通”正是开拓台湾市场的最好契机。“以前,想出口台湾,不管是海运还是空运,都必须经过香港,时间和人工的耗费比较大。”赖禄彩说,“大三通”之后,运输更加便捷了,时间也大大减少,更可以进行完善的售后服务,专心开拓台湾市场就容易多了。

  [NextPage]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专业生产载重汽车、客车以及装载机等转向桥、驱动桥、挂车车轴及其零部件的厂家之一,福建畅丰拥有从铸造、轧制、锻造到机加工直至总成装配的全过程生产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汽车及重工制造公司的上游供应商。在赖禄彩看来,台湾的零部件市场虽然发达,但和他们一样具有铸造、锻造能力的并不多,台湾市场必将是畅丰利润新增长的来源地。

  “大三通”对于赖禄彩和畅丰的意义不仅于此。

  畅丰自去年开始开发移动应急发电车,这种车在台风、地震频繁的台湾需求量很大,而目前的台湾市场是个空白,几乎是纯进口,价格很高,畅丰拥有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已经在福建扎根落地的台湾业者也在谋划着要“杀回老家”。

  “两岸实现‘大三通’,我们的汽车就有可能整台返销台湾,从而进一步拓宽东南汽车的市场。”福建车业的龙头——— 东南汽车公关部副部长郭海鹰日前表示,人流、物流等方面节约成本,必将吸引更多台湾汽车零部件企业落地,从而促进两岸汽车产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对接,并提升两岸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典范 小乡镇变身东南汽车城

  福州闽侯县青口镇是闽江边的一个乡镇。13年前,还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副食品生产基地,谁也想不到13年后这里会是全国少有的汽车组装和配套厂家的聚集地。

  而这一切,都只因有了东南汽车。

  1994年裕隆集团虽然旗下所属的中华汽车、裕隆汽车的销量占据了台湾全岛的一半,但台湾狭小和拥挤的市场,极大地限制了裕隆集团的发展。

  于是,裕隆集团开始把目光投向大陆。而此时在海峡对岸的福建,面临着倒闭生死关头的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正力图通过招商引资寻找出路。

  你情我愿,双方一拍即合。1995年1月16日,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凌玉章与裕隆下属的台湾中华汽车公司在福州签订了 《汽车合资项目意见书》,而正是这份合约完全改写了福建不能造汽车的历史。同年9月19日,双方以各占50%股份的方式,合资成立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这也是迄今为止经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

  1996年7月,一辆标志着福建汽车工业新时代的轻客“得利卡”下线诞生了,而“得利卡”的市场反应更让东南一跃成为了中国第二大轻客制造生产企业,销售份额占市场的13%。

  东南汽车的成功,使台湾中华汽车在闽投资信心大增,增资6000万美元用于第二期扩建,导入轿车项目。利用“海峡两岸汽车工业合作”概念,东南汽车公司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轿车生产牌照并很快生产出轿车——— 东南菱帅。2003年3月21日,第一架代表福建半个世纪以来造车梦想的东南菱帅下线了。2006年10月26日,三菱戈蓝豪华轿车下线。这是福建生产的第一款中高级轿车。

  由于中华汽车有限公司是台湾汽车老厂,自东南汽车在青口镇落户后,长期在台湾与中华汽车默契配合的30多家汽车配件厂家也纷纷搬迁至闽侯青口镇,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东南汽车城”。

  随着东南汽车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有100多家配套厂众星拱月般地分布在东南汽车城周围。

  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福建汽车时代来临。东南汽车也成为 “两岸经贸合作的成功典范”。

  导报记者 孙春燕/文 吴晓平/图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