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关:从30分钟到8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09:21  深圳商报

  三十年前,改革风起,深港逢春。

  作为联结深港的重要口岸之一的文锦渡边检站,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见证了深港两地的飞速发展和唇齿与共。三十年来,文锦渡边检站通关不断向顺畅、高效、人性化方向发展,为促进深圳发展,加快深港两地一体化立下了汗马功劳。深港旅客说,边检站的变化,就是一幕春天的故事。

  “出国”到“回家”的变化

  10月9日早上8时,来自香港的王先生轻车熟路地进入边检验证通道,一边递上证件,一边笑着对验证的警官王松说:“王sir早!今天又是你上班了!”王松快速验证完毕,双手递还证件的同时,笑着回答:“早上好!祝你愉快!”

  早晨上班高峰期间,类似的温馨对话场面是文锦渡边检站的常见情景。边检站民警介绍,每天清晨7时半到10时之间,是文锦渡口岸客流高峰时段,此时过关的旅客不仅有脚步匆匆往来两地的上班族,还有很多步履闲缓的老人。因为边检服务的快捷方便和人性化,很多老年人每天早晨从香港过境至罗湖喝早茶。

  文锦渡边检站站长欧桥发在边检工作时间已逾30年。据他介绍,香港回归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边检站实行武装警卫管理,进出边检手续十分复杂,因私来往旅客数量很少。改革开放以来,过关手续不断简化。目前,因私过关的旅客占到多数。

  刚刚随团从香港旅游返回的湖南李大妈说,以前做梦也没想过到香港,“感觉去香港和出国应该没两样。”现在,很多常住深圳的香港同胞说:“到深圳就是回家!”

  “30分钟”到“8秒钟”的变化

  10月21日上午8时30分,香港司机阿满开着一辆满载生猛海鲜的货柜车驶入出境货车通道。不用下车,他从车窗伸手熟练地用拇指按了一下指纹比对仪后,闸口自动打开。用了8秒钟,他完成了边检出境通关手续。

  文锦渡边检站对阿满这样经常进出关的货车司机实行指纹采集后,统一实行指纹比对管理。货柜车快捷通的使用,把每辆车的通关时间提升到8秒钟。在文锦渡旅检通道,有资料采集备案的深港两地旅客同样在短短8秒钟之内就可通过自助通道完成通关手续;其他旅客也可在3分钟之内基本完成通关手续,即便是客流高峰期,旅客候检时间也不会超过10分钟。

  黄赛扬是文锦渡边检站的一名老民警。他1976年参加工作,30年来,亲眼目睹并亲身感受到了边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他回忆,在10多年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很多车辆抵达口岸后,通常要等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才能通关,旅客过关也通常需要排队等候很久。“现在的通关速度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他认为,边检的速度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

  “威严”到“微笑”的变化

  “30年前,我难得返回深圳。不仅手续上复杂,而且边检警官给人的感觉很威严,不太好沟通。现在,我过关时更多的遇到的是微笑!”50多岁的香港王先生说。

  改革开放的历程,是深港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历程,也是文锦渡边检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的历程。几经改制的文锦渡边检站,一直朝着快捷、文明、高效、人性化的服务方向努力。文锦渡边检站政委刘军南说,“我们的努力方向不仅要缩短通关时间,更是要增强人性化服务,让旅客愉快通关、舒心通关!”

  在文锦渡边检站,微笑是对上岗民警的基本要求。边检服务评价系统全面投入使用,每个通关旅客都可以为民警现场打分。近年来,文锦渡边检站一直保持着过关旅客零有效投诉率。

  “有一位重症昏迷四天四夜的香港老人需要转往香港医院治疗,其家属打来求助电话,希望能快速通关!”10月17日19时07分,文锦渡边检站值班室接到香港入境事务处文锦渡管制站打来的紧急电话。

  “请告诉我们车牌号码,病人姓名,医院名称,随行人员资料,到达口岸时间,我们会尽快安排!”值班民警迅速答复。随后,紧急协调勤务。19时43分,这辆救护车到达口岸,该站民警启动“紧急救助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通关检查。病人家属在现场感激得泣不成声。

  每逢节假日开设的各类特色通道,是文锦渡边检站服务的金字招牌。该站专门为深港走读学童开设的帮扶通道,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二十多年前,邓小平曾在文锦渡口岸远眺香港,渴望着“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如今,这个他所驻足过的地方,每天都有数千辆车辆、上万名旅客频繁来往于深港之间。这里,已然成为连接深港的一座温馨的桥梁,文锦渡边检站的民警们,正用文明的执法、热情的服务、高效的工作,在口岸线上演绎着春天的故事。(刘 卉)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