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省首次调查女新闻工作者工作生存状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15:23  云南日报

  没约会时间害怕做妈妈

  阅读提示

  新闻记者,特别是女记者,可能是一些人羡慕的对象,是无所不能的,但是她们在光鲜的外表背后,却有着人们看不到的压力和艰辛。

  今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我省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牵头,携手省社会科学院和省妇女理论研究会,专门就目前女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状况和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新闻行业本身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技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女新闻工作者处于高危职业、职业病威胁着健康、面对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晚婚晚育者、展望未来时的不安全感……

  当所有压力都袭向女新闻工作者时,女新闻工作者仅能用“看上去很美”来回应自己所热爱、孜孜不倦所追求的新闻工作。

  【现状】

  2000女记者趋于年轻化

  本次调查包含了昆明市的13家新闻单位和大理、丽江等10个州市的女新闻从业人员,涵盖了报纸、电视台、电台3大媒体领域,涉及到包括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报刊网站、云南广播电视局及其所属单位、昆明日报社、昆明市广播电视局及其所辖单位、新华社云南分社等中央驻滇新闻单位等多家新闻媒体。通过收集我省女新闻工作者的基本信息、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受调查媒体的在职记者、编辑、校对、翻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采编部门和媒体负责人等一线采编人员(包括在编和聘用)进行了详细调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女新闻工作者达2172名,约占我省新闻从业人员的42%。根据从中抽样的340名女新闻工作者的调查分析发现,20岁~29岁的占了42.9%,30岁~39岁的占38.3%,总体趋于年轻化;学历较高,本科占到了74.1%,所学专业主要集中于新闻、中文及其他文科专业。然而,在这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团队中,更多的女新闻工作者以无职称或初级职称为主,很少能进入管理层,未婚者占41.4%。

  【尴尬】

  奋斗多年无缘单位决策层

  许多刚入行的年轻人都很钦佩玲姐,她已经42岁了,作为一个15岁孩子的母亲,她依旧坚守在一线,和栏目组的“小字辈”一起跑新闻,凌晨的突发事件、灾难报道……小年轻们都将玲姐的职业精神当做学习的榜样。然而,玲姐心中却有说不出的委屈,“我确实很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然而人到中年,仅凭一个‘热爱’来回应,却实在有点牵强。”

  “没办法进入领导层从事管理工作”一直是她心里的一个疙瘩,“年轻的时候一直在为工作和心中的这份热爱而打拼,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领导,做什么管理工作。直到结婚后,看到比自己晚进台的男同志得到了提拔时,才感觉到了心中有种失落感。”玲姐认为,那位受到提拔的男同事平时业绩平平,论资历也不如自己,却得到重视,这让她内心有些失衡。“当时打听了下为什么没考虑提拔我,才得知,考虑到我结婚免不了要生子等女性生理上的特殊原因,最终我没成为单位考虑提拔的候选人。再后来,等我生产后重返岗位时,面对我的却是重新接手一个新的报道领域,也就意味着又得重头再来。”等到玲姐在接手的工作上创下新成绩时,玲姐又一次错过了被提拔的年龄,“单位现在更愿意培养有潜质的年轻人。”

  【困惑】

  结束单身生活却怕做母亲

  COCO是电视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30出头的她是台里少有的在岗主持人。在许多不知情的朋友眼中,COCO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天的宠儿”。有着体面的工作,聪慧得让很多人羡慕。然而COCO却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很不满意:“其实我就是个普通的女人,我可以接受事业成绩一般,但没办法接受感情世界空白。”她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遇到自己真的喜欢的人时,因为觉得我的工作时间不稳定,接触的人太多太杂,有可能是‘花蝴蝶’等原因,却又不愿接受我。”

  年初,COCO终于找到了如意郎君,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不敢要孩子,一旦生育了孩子后,体形肯定会变,而且生产完后,又将面临许多新的竞争压力。”

  这样的担忧其实是许多女新闻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报社工作的小U一直为自己的个人问题犯难,“论相貌、文化水平、个人修养和素质以及家庭条件等,我自认为都是比较不错的,但一直没有能够牵手的对象。我并不是眼光很高,只希望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但我的工作现状却真的很让人犯愁。”因为忙于工作,小U甚至和约会对象定好的晚餐时间都要一拖再拖。

  【艰辛】

  竞争激烈精神压力更大

  都说美女是靠睡出来的,但对于女新闻工作者来说,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几乎是很难的事。秀秀是刚入行两年的记者,她一再表示从参加工作至今,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且不说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就算躺到了床上也睡不塌实。新闻线索天天都有,工作也是计件工作。”秀秀说,她每晚一躺下就要考虑明天可以采访报道什么内容,好不容易有了思路后,还需要思考一些发生在自己周边的问题。“想完这些杂事,大半夜也过了。而最让人头疼的是,好不容易睡着了,却又会自然惊醒。反复地折腾,怎么可能有个好睡眠?”

  除了睡眠质量无法保证外,胃病、颈椎病、眼睛干涩等职业病也是困扰许多女新闻工作者的常见病。“别人上班的时候,我们在采访,别人下班的时候正是我们疯狂赶稿子的时候,报社不可能因为你一个人的稿子没写完而延迟结稿时间,而新闻又讲究时效性,今天不发出去,明天就成了旧闻,只能忍着饥饿,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不停地写稿。”说起自己的工作,小文说自己入行一年似乎都成了老人,除了健康大打折扣外,由于每年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很多也进入了新闻行业,所以压力很大:“年轻就是资本,他们比我们更有激情,身体上更禁得住折腾,这样激烈的竞争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忧虑】

  热情工作却没有归属感

  此次被调查的1732名女新闻工作者中,单位在编人员占48.67%,招聘人员占51.33%。而调查中还发现,近年来,许多媒体中,招聘人员已成了单位的主要构成,许多近年来才成立的报刊中,甚至出现了全员都是招聘员工的情况。

  “其实,在媒体内部‘五险’不齐全是潜在的普遍情况。”梅梅已经在报社工作了5年时间,作为招聘员工的她认为,在待遇上和在编职工的出入并不大,但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五险”不全。“比如说,养老保险,单位就没给我们买,一旦我们年老后,生活保障在哪里?”梅梅一直认为对于招聘人员,单位只是满足了国家规定的最低线,所以这和在编人员有很大区别。“现在我们还很年轻,有能力为了报社的发展,为了自己的新闻追求而用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去拼搏,但单位在很多保障方面没有考虑到我们,让我们很是缺乏归属感。”

  在外界看来,新闻工作者的收入是可观的,但调查显示,受调查的女新闻工作者中46.5%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之间,就目前多数女新闻工作者的学历、个人素质及对工作的奉献、牺牲个人空间等的比例来看,这样的月薪其实并不算高,但每年还是有许多女性选择了从事新闻工作。对此,大多数受调查者都表示这是与自己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有直接关系。但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有新闻就必须工作等新闻工作特有的不稳定性,又使得她们的加班工资变得不现实,这也是女新闻工作者比较头疼的问题。

  记者 陆敏(春城晚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