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云集团改变昆明北市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15:25  云南日报

  从黄泥路到主干道从郊区农村到城区

  现在龙泉路中央的绿化带,跟30年前的龙泉路一样宽。本报记者 李久红 摄

  昆明北市区的龙泉路路面宽敞平整,驾车其上,颇有些一马平川的畅快感。然而,如果不是1996年,红云集团出资1.4亿元支持北市区龙泉路的修建,龙泉路也许还难以担起北市区主干道的重任。时间退回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一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黄土路。

  今日,红云集团已然是我国烟草行业的翘楚,在其发展最快的改革开放30年中,其总部所在地龙泉路片区也从红云集团的慈善和公益事业中获益良多。除了龙泉路的修建外,昆明卷烟厂还在1995年出资7400万元修筑了北市区烟草路。30年来,红云集团用实际行动回报着社会。

  “房子越搬越宽”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昆明卷烟厂的兴旺发达,整个片区都开始有了欣欣向荣的变化。尤其是交通改变最大。1995年,红云集团出资7400万元修筑昆明北市区烟草路;1996年,出资1.4亿元支持北市区烟草城及龙泉路的修建。路好了,车也多了起来。现在,北市区交通心脏就在公交北市区车场,这里有通往昆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公交线路。应该说,上世纪90年代是龙泉路片区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交通情况较之前有了巨大的改善。

  提起现在的交通,红云集团昆明卷烟厂离退委党总支书记何传芝开心地笑了,她告诉记者,现在公交线路很多很方便,以前就一趟9路,而如今有了74、84等好多线路。她每天从交三桥家里坐车过来,一般15分钟就可以到昆烟的老年活动中心,即使遇到堵车,最迟20多分钟也可以到了。

  除了通行情况改变外,在何传芝看来,住宿条件也是年年都上一层楼。“刚参加工作时,厂里的职工住的都是集体宿舍。当时宿舍不够,我还打过地铺呢。”何传芝回忆,为了解决住宿难题,自己和同事还租过附近农民的房子住。

  结婚之后,何传芝和丈夫分了间单身宿舍,但仅有18平方米的房子却是四世同堂。做饭在屋外用炉子。何传芝还说起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往事:在门外做饭时风太大,连锅盖都被吹得飞出去很远。

  1983年,昆烟二部新建了职工宿舍,何家4代人挤进了3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算比住单身宿舍有了更大的空间,有了分开的厨房和卧室。几年之后,他们又搬进一套40多平方米的三套间,住得稍微宽了些。1992年,何传芝再次搬迁至穿金路。1999年的时候,她最后一次搬家,这次搬到了交三桥,一直居住至今。用她的话来讲,自己的几次搬家就是“越搬越好,越搬越宽”。

  片区旧貌换新颜

  同是昆明卷烟厂投资修建的烟草路两旁,高耸的住宅楼随处矗立,还有很多正在动工的施工工地。据记者了解,北市区内有江东花城、荷塘月色、金域蓝湾等在内的10多个楼盘,都是中高档住宅区。荣成房产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整个昆明的楼盘除了市中心就是北市区的房子房价最高了。而这也与北市区的交通、生活设施等密切相关。

  记者乘公交观察龙泉路沿线。从小菜园立交桥开始向北延伸,龙泉路的整体路况都很好,路中间有较宽的一条绿化带。财经大学以北的部分交通很通畅,很难见到堵车的情况。记者走访时候适逢下雨,而道路排水系统显然做得很好,没有大面积积水现象。在片区内,饭店、超市、娱乐场所都不在少数。沃尔玛、麦当劳、屈臣氏、迅捷等都在龙泉路片区设有店面,最近国美也入驻北市区。家住北市区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人在这龙泉路上住得相当舒服,出门买菜买东西很方便,空气也很好,想去城里公交车很多,能满足出行需要,特别是不会堵车,不像城里“看见好多车堵起来就心烦”。

  龙泉片区的改变是每个片区住户切身感受到的。“集团所做的公益事业,在社会上‘数一数二’。”何传芝非常自豪,她记得十分清楚,去年集团才花了700多万元买了8550棵观赏树促进龙泉路周边的绿化建设。“这是我们集团的社会责任感。”她说。

  30年前的龙泉路晴天滚黄灰雨天烂泥巴

  何传芝,今年已经73岁了。上世纪50年代就被分配到昆明卷烟厂的她,在龙泉路片区整整住了56年。“从50年代到80年代,我在这条路上走了30多年。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当时的龙泉路片区就是片农村。”30年来,何传芝见证了龙泉路片区的大变身。

  50多年前,还没有龙泉路片区这个说法。当时这里属于昆明市官渡区,而昆明卷烟厂的老厂房就在上庄村。坐在昆烟离退委办公室里,何传芝指了指窗外一排排整齐的住宅楼,“那时候这里还是坟山,而现在的老年活动中心以前还是一片农田。”因此,如果要写信到昆烟来,都必须在信封上标明是“昆明市北郊上庄昆明卷烟厂”。今天的龙泉路之前就存在,不过“只有现在龙泉路的绿化带那么宽,而且晴天黄灰冒,雨天烂泥巴”。

  由于路不好,交通工具少,当时烟厂的职工要进趟城很不容易。要么坐厂里专门拉烟草的解放牌大卡车,每周一趟,早上9点发车,下午4点回厂。“坐厂里的车就跟插筷一样,好些人背着娃娃爬大车。”何传芝还清楚地记得,坐马车到城里要一角二分钱。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庄、黑龙潭一片终于通了公交车,可只有9路一趟公交车,班次还少,以至于常出现“几百个人等一趟车”的景象。而不进城,很多东西都买不到。在何传芝结婚的时候,她的喜事“一共就花了30多块钱”。厂里的合作社只能买到一点零碎的红糖鸡蛋等,在那个“几尺布都要到昆明买”的时代,何传芝和爱人只是在婚前坐工厂的车到昆明城里买了被子、棉絮、床单等几样普通的床上用品,又向厂里借了6块床板,两条凳子就搭成了婚床。 实习生张国泽记者纳梦月(春城晚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