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南理工78级研究生老迈再聚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2:02  金羊网-新快报

  

华南理工78级研究生老迈再聚首
■78级研究生相聚,老同学相见格外亲切。 新快报记者 许都/摄

  当年的招生规模,未及今年的1/30

  ■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赖敏虹 吴少娥 通讯员 刘慧婵

  1978年刚恢复高考时,考大学已经很难,考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昨天聚会时,华南理工大学30多名78级研究生仍然充满了自豪感。

  昨日,30余名华工78级研究生重回母校纪念入学30周年。30年前,华工这批意气风发的研究生成为人中龙凤;30年后,头发花白的“老宝贝”研究生们再度聚首。情到深处更有校友现场高歌。

  宁缺毋滥只招50人

  在1978年,中国研究生制度在中断12年后首次恢复招生,这一年硕士生全国共录取10708人,招生规模不及2008年的1/30,加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硕士研究生几乎就被视为“珍稀动物”。

  华工从1956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1965年间一共招收了72名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生,当时该校有资格带研究生的导师很少,所以每个专业招的学生都不多,最后招生50人。

  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当时公开招生本不止这几个专业,但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后就只有数力系、机械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等7个系招生了。这些学生大部分是老五届(1966-1970年)的大学生,小部分是工农兵学员。

  毕业之后无一从政

  走出校园后,他们则散布到了全国各地的各个行业,并逐渐成为各个行业的骨干和精英。据介绍,50人毕业后均从事科研工作,就算自建企业也是搞研发,无一从政。

  聚会未开始时,一名身穿白衬衫、黑西裤,年龄在50岁左右的人手拿单反相机,在现场来回走动抓拍聚会画面。身穿正装的他常常单跪抓拍,不时躲在角落拍摄。他并不是摄影记者,而是快硬高强水泥专业78级研究生张海明,目前为美国AEM公司董事长,其公司目前是美国第一大生产片式电感和磁珠的制造商。

  重温青春岁月,老研究生们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而聚会的高潮由一曲经典怀旧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掀起,已是满头白发的赵宗亮即兴高歌了一曲,中气十足的歌声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很难想象他已是67岁的高龄。

  现场颁奖

  最甜蜜奖——潘汝淦夫妇

  聚会开始半个小时后,亚热带建筑专业的78级研究生潘汝淦才匆匆赶来,他的爱人苏勇庄尾随其后,昨日聚会只有他带着妻子出席。当潘汝淦与同学叙旧,苏勇庄则成为他的专用摄影师。

  一头银发、戴着金丝框眼镜的潘汝淦和家人目前定居美国,为了这个聚会,一个星期前他就带着妻子到了广州。1985年,苏勇庄作为访问学者远赴美国,为了一家团聚,时隔一年,潘汝淦放弃广州的工作,以陪读生的身份,带着一对子女去美国,并一直居住至今。与其他出国的同学不同,潘汝淦和他的妻子经常回广州,不时也会去华工走走。“我们退休之后经常回国,因为这里有太多老朋友、亲戚,广州是我们的根”。

  最佳成就奖——张海明

  “顺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班,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现任美国AEM公司总裁的张海明说,进入高手云集的研究生班后,他意识到不断进取的必要性。在华工的三年,历练出了他不怕苦、肯进取的务实精神,才有后来“带300美元赴美创出6亿元”的财富神话。

  谈及成功之道,张海明坦言怕老婆是他成功的要素。“一个女人就像一所学校,一个好学校就能教出好学生。男人就是女人的学生。”张海明说。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张海明说,读研的日子很美好很快乐,当时自己外貌俊朗而有“靓仔”的绰号。“我老婆当年是华工文工团的一员,是华工十大校花之一呢!”张海明说。

  最具潜质奖——汤建均

  1978年,华工招收的50名研究生中,最大的38岁,最小的23岁。1955年出生的汤建均就是当年最小的研究生。

  1978年入学时,汤建均十分年轻、好动,而年长些的同学则非常成熟、稳重。“虽然当年很多同学都在为自己的将来忙碌,但是年长的同学很照顾我们”。现在,高子合成与改性专业的他是珠海名太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公司产品包括膏霜、乳液等各种化妆品、护肤品。

  作为当年5位应届生之一,汤建均说,应届生是从一个课堂转入另一个,因此学习文化课、理论课时比较容易,不过很多同学由于中断几年学习再读研,因此感觉他们压力很大,不过非常勤奋。

  老研究生评点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制度

  心理太浮躁 学风有问题

  新快报讯 (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赖敏虹 吴少娥 通讯员 刘慧婵)在聚会上,华工78级研究生不忘关心当今教育,给现行的研究生制度挑刺,并对母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术指标不该与经济指标等同。”华工材料学院教授文梓芸直指研究生教育两大问题:心理上浮躁和学风问题。文梓芸指出,大学没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是上不去的,而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没有一定时间积累更是不行,不能光喊口号。

  研究生3年里究竟学到了什么?文梓芸认为,学风的培养要从基层开始,学生不能只争学位,导师也不能只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评审时不能只看发表论文数量,而不重视质量。

  热过程专业毕业的王世平则认为,研究生抄袭现象的根源在老师,因此老师要负责把好关,好的大学要有好的学术气氛。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