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替同名人“背黑锅”

  

我替同名人“背黑锅”

  本报讯 (记者 陈静 实习生 李辉晴) 昨天,许多读者继续向本报讲述自己遭遇的同名故事。这些同名故事,往往都是因为张冠李戴而引发误会,让人听后少不了一笑而过;而那些置身其中的当事人却别有一番心情在心头:或是替别人背了“黑锅”而郁闷难当,或是感慨于姻缘作弄、人生无常。

  郁闷:犯事那家伙和我一个名

  今年2月份的一天,早上8点半,在我市某银行任客户经理的张龙刚一到办公室,就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嗨,老兄,你是不是出事了?怎么还上报纸了?”一句话弄得张龙莫名其妙。细问才弄清楚,原来,当日有报纸刊登则消息,某超市有7名办理了信用卡的员工,在办理退卡一年后突然接到银行的催款函,他们在从未用过卡的情况下被人透支了1.5万元。而当时帮他们办理退卡手续的那名业务员就叫“张龙”,已经在事后从银行离职,那几名超市的员工都认为是被这名业务员骗了,并且文中所说的银行正是张龙所在的这家银行。这下,张龙才想起来,曾听同事们说他们银行信用卡部,有个非正式的业务员与他同名同姓,只是两人从未见过面。

  同名同姓又是同一单位,不被朋友们猜疑都难?之后一周内,张龙就不断地向关心问询的朋友们做着解释。因为张龙本人是客户经理,这在工作上也惹来不少麻烦,直到一个月后,还有相熟的客户打电话询问,弄得张龙哭笑不得:“唉!因同名而累,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感叹:爱上两个同名人

  一个人怎么可能先后爱上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对发生在小文身上的这件事,不光是朋友们,就连小文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两年前,小文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叫王浩的男孩。王浩儒雅、自信,两人一拍即合,同学、朋友们也都很看好这一对金童玉女。就当小文几乎已经认定了王浩就是她牵手一生的人时,王浩却突然“蒸发”了,短信不回、电话不接。半个月后王浩打电话给小文:“我觉得我们不合适、分手吧……”

  去年底,因为电脑方面的问题,小文情急中在网上随机询问了一名网友。没想到还真巧,对方正好是从事IT工作的,很奈心地帮她解释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搞定难题。后来,他们在网上遇见又聊过多次,很投缘,但小文却未就此多想。一天,那个网友突然在网上留言,说想见到小文,还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小文看见留言末尾的署名时呆住了:“王浩。”“怎么可能?难道有人在恶作剧?”说不上是出于好奇还是什么,小文决定和对方见面。

  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这个王浩在认识小文前一个月才刚刚从深圳调到西安工作。谦和、有教养,没有之前那个王浩的强势,更多了一份随和。更巧的是,这一先一后出现在小文生活中的两个人,竟还是同年同月出生的人……

  现在,经过近一年的相处,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面对这段有些离奇的经历,小文自嘲地笑言:“也许老天爷有时也会打盹,也会因为同名同姓而牵错姻缘线,但现在,总算把这个真正属于我的王浩送到了我身边。”

  本报继续开通热线,邀您讲述“同名”故事,我们将选取有趣的故事与您分享。 热线电话:88229999。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