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外交官称中国威胁论源于心理失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3:54  中国青年报

  “中国威胁论”源于心理失衡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日经济的差距不断缩小。上世纪80年代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日本的1/8;到90年代末,就奇迹般地缩小为1/4了。日本人震惊之余,感到了危机,“日本经济空洞化”的论调一时甚嚣尘上。有人指责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办厂,导致日本国内经济“空心”;更有不少日本企业抱怨说,中国商品潮水般涌入日本,抢走了它们的市场份额。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短短20年就改变了亚洲的经济地图。王泰平分析,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落后,中国人穷,而日本在亚洲是老大,居高临下,颇有优越感,骨子里根本瞧不起中国人。面对崛起的中国,不少人日本人感到日本在亚洲的领先地位被动摇,他们因失去自信而困惑,不知道应如何同中国打交道。

  一部分人心理失衡,不承认,不服气,甚至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将来遭报复。于是,“中国威胁论”在日本出现了。一些右翼政客借机煽动民族情绪,蛊惑人心,说什么“日本将来有可能沦为中国的属国”,鼓吹对中国说“不”。小泉纯一郎上台后连续6次参拜靖国神社,正是在中日关系的旧平衡被打破、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化、日本的危机感加深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日本瞄准中国人的钱包

  在看到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日本人也切身感到,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给日本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连小泉纯一郎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事实也正是如此: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已达2000亿美元;2007年增至2500亿美元,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王泰平说,近几年来,日本开始瞄准中国人胀鼓鼓的钱包,对中国扩大开放旅游市场,中国旅游者涌入日本观光消费,乐坏了日本商家。中国人以前只能用现金,现在可刷卡消费,日本可使用中国银联卡的商店、饭店迅速增加,目前已达一万多户。30年前,东京一些商店甚至在门口挂上“中国人不准入内”的牌子,而今,中国游客光顾任何一家商店都会受到热情欢迎,他们的购买力之大令许多日本人惊叹。

  中日间经贸和人员往来的空前密切,对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对日本而言,中国的存在也像美国一样,“一方感冒,另一方就要打喷嚏”,可见中日经贸的相互依存度之高。

  在关乎日本自身发展的地区和世界事务中,日本需要倚重中国或同中国协调的问题很多。他们看到,中国早已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中国的分量、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在政治上与中国对着干,吃亏的只能是他们自己。于是,日本不得不采取更加现实、务实的态度,调整对华政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3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