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航线价格全面下调 个别航线价格低于火车票

  关注珠海航展

  金融风暴已经席卷航空业,“挥泪大降价”这样小商贩式的销售口号,现今竟在个别欧洲航空业出现。

  面对总体走高的油价和日益深入的金融风暴,欧洲航空做出了近乎史上最大的机票降价风潮,而国内航空市场也同样低迷,三大航空巨头国航、南航、东航业绩连月下滑,对此航空大佬们已经作出了积极救市举措———大幅降价,某些航线的价格逼近甚至低于火车票价。

  欧洲航空遭遇寒流纷纷降价

  受金融风暴及季节性因素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许多发达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逐步步入衰退,航空、酒店、旅游业成为受损大户,和房地产一同冲在了危机之巅。根据游易网机票及酒店价格显示,欧洲航空市场提前遭遇寒流,德国汉莎、法航等欧洲知名航空公司纷纷降价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据连月发布的生产运营数据显示,欧洲各主要航空公司从8月开始的载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是上半年燃油成本的增加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压力,二是次贷危机对航空公司的融资带来影响,三是金融冲击波对航空公司造成影响。随着金融风暴的冲击已大面积波及到经济实体的各个领域,商务活动锐减,公务舱和头等舱的销售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情境之下,降价也许成为航空公司的行之有效的出路,记者获悉,目前欧洲往返票价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3左右,如去年欧洲的往返特价票为5000元,而目前只需4000元左右。尽管一些航空公司采取了减少航线等消极策略,但用机票大幅降价以抢占市场仍是主流趋势。

  多家外航再次大幅下调燃油附加费

  近日,受原油价格低价运行等因素影响,11月份以来,国外多家航空公司再次大幅下调燃油附加费。

  记者从携程旅行网机票业务部门了解到,自7日起,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胜安航空下调了燃油附加费,降幅根据航线不同从4美元到15美元不等,其中新加坡往返欧洲和南非以及北美至香港、汉城、东京等地的直飞航班从每航段110美元下降到95美元。

  泰国航空公司往返美国的燃油附加费每航段下调了91美元,泰国往返法国、英国、西班牙的燃油附加费每航段下调了66美元,下降幅度惊人。另外,泰国往返北京、上海的燃油附加费每航段也下降了38美元。

  据携程旅行网机票业务高级总监张伟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国内航油累计每吨上涨了2350元,涨幅近40%,尽管最近国内航油价格有所下降,但下调幅度非常有限。截至目前,公司尚没有接到国内各大航空公司降低燃油附加费的通知。

  国内航线价格已全面下调

  目前国内航线价格已经全面下调,某些航线的价格逼近甚至低于火车票价,部分城市的酒店价格与去年同期下降了20%。记者从电子客票专业代理机构———游易网了解到,北京至广州的机票目前为820元。

  “低价策略也是机会。”该公司负责人王一力透露,“尽管目前航空市场低迷,但伴随着旅行社、酒店、景区等相关产业的同步降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国内秋冬游的消费。”未来两个月国内航空市场究竟能否回温,这一疑问还要视市场情况给出答卷。

  记者了解到,近期国航推出的特价舱北京至伦敦往返票价仅为3700元。而欧洲往返票目前也已经降至4000元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这一大幅度的降价是跟随欧洲航空公司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下降价后国内航空公司不得不作出的决策。

  欧洲一直是国内游客度假或蜜月旅行的第一选择,游易网负责人表示,目前这种票价降幅很大的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或许会掀起游客出行欧洲的风潮。(南方日报)

  大批无人机亮相 预示我军悄然转型

  前日,在珠海航展公众开放日上,中国首次大批展示了自己的无人机系统,其种类与应用范围之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专家表示,大批无人机的亮相预示着我军正在悄然转型。未来,无人系统的完善足以胜任解放军多种任务。

  “暗剑”无人机此次来的依旧是一个比例模型体。据外媒报道,“暗剑”很可能就是沈飞在研的隐形战机的缩小版。

  “战鹰”可以看作是一架无人版本的B-2,它主要执行压制/摧毁防空、纵深打击、高威胁区域战场侦察、时敏目标打击等任务。

  “长鹰”无人战略侦察机有着和美军“全球鹰”无人机类似响亮的名字,其外形也类似“全球鹰”。专家介绍,它具有大范围的持久监视、侦察和情报收集功能。

  TY90是中国空军使用最轻便和简洁的一种近距离格斗导弹,它十分适合中小型有人/无人战斗机或者直升机搭载使用。从它看来,中国无人攻击机已逐步进入实际发展应用阶段。(重庆晚报)

  如果这颗卫星提前上天,汶川地震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中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有望明年上天

  24小时监测地球地震电磁的中国卫星突然发现,地球某地的电磁信号发生变化,数据迅速传回地面,经过模拟仿真分析后被确认为地震前兆,信息迅速被中国传至地震高危地政府部门,紧急疏散当地人员,几天后发生地震……

  摆在中航科技展馆一个角落里的模拟卫星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颗四四方方长得有点呆的家伙,竟然可以提前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提起一件这样的事情:2008年4月29日,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等130余人,在北京铁道大厦就我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在13天后,中国30余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地质灾害突然袭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如果地球电磁监测卫星能够提前上天,汶川特大地震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在珠海航展现场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南勇心痛不已地告诉记者。

  震后,我国加速了地震电磁的研究,而展示在航展现场的这颗名叫“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家伙,就是这一研究的成果。这颗卫星上天后可以通过分析地球电磁的变化而实现对地震的预测。

  据介绍,地震预测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大量的观测显示,在多数大地震发生前,均在震中及其邻区发现过大量与电磁波有关的异常现象。

  困难重重的地震预测难题有望随着地震电磁卫星的上天而取得突破!“中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最快明年上天,”7日下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胡志强博士告诉记者,“届时,将有可能通过分析地震前地球电磁环境的变化而提前、准确地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广州日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