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肉“有名有姓”出了问题好找“主人”

  吃进市民嘴里的猪肉,香润爽滑,是从超市或集市上买的。可一旦吃出了问题,想追根溯源———这猪是哪个屠宰场出来的?这肉是哪个批发市场卖的?从何时开始卖的、共有多大的量?……在成都目前的猪肉市场上,这条线索始终不能连贯。

  明日凌晨,西南地区首个生猪滑轨交易系统将在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猪肉供应量占全市1成)开始运行,生猪悬挂式交易、电子卡记录猪肉信息、IC卡交易,先进的科技让猪肉有了“身份证”。从此,“一旦出问题,两小时内我们就能追溯到屠宰场。”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副总经理赵琛说。

  射频系统记录猪肉身份

  市场内的鲜肉交易大厅,干净亮堂,钢架轨道排列有序,一排排用于生猪悬挂的钢钩如列队的士兵秩序井然,射频系统、电子秤等设备随处可见。“抽检进场后,生猪白条肉就会被悬挂在这些内置电子芯片、标有数据的挂钩上,重量、同批数量、货主姓名、进场时间通过射频系统时会被记录到芯片上,随着交易成功、从钩子上取下猪肉时电脑将同步记录零售商信息。”从事农产品批发工作多年的赵琛认为,这种方式与传统猪肉销售模式相比,“就算出事,也找得到人来负责”。

  投入大回收慢造成推广难

  据了解,进入该系统交易时,买卖双方都要办一张IC卡,预存交易的货款,买家(一般是猪肉零售商)付款提货后,信息自动入档,猪肉的下落在电脑的记录上一目了然,一旦出问题便可顺着记录找出源头。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方面表示,此系统初运行期间,会对市场管理费、交易系统费等费用做出一些优惠。

  “光是设备就花了400万元,每天预计能处理2700头生猪。”赵琛说,投入大、回收慢造成该系统的推广举步不前。10日凌晨1时起,这套设备就将开始运行。虽然首次运行尚停留在屠宰、批发环节,未能覆盖零售,但对赵琛而言,他有着更大的希望。记者 吴凤 摄影 张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