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村民汪金和他的鱼腥草

  关键词

  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

  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二〇二〇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百姓故事

  双流县新兴镇柏杨村,村民汪金沿着长长的排水渠走来,两旁是茂盛的鱼腥草田。冬季到来,已经有村民开始割下鱼腥草售卖,再用厚厚的稻草盖住田块,等到春节就会长出白白胖胖的折耳根。

  柏杨村在双流的新兴特色蔬菜产业园范围内,村里的大部分农户都种植“喜润怕湿”的鱼腥草。汪金说,最近成都雨水很多,如果没有排水渠,他现在应该正卷着裤脚在地里挖沟排水,还不一定能减少雨水带来的损失。

  柏杨村的排水渠,是双流水务局现代农业用水保障工程的一部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成都水务行政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形成了城乡一体的水务管理体制,加大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力度。

  排水不畅 折耳根损失一半

  柏杨村种植鱼腥草的历史相当长。汪金记得,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家里和周围的乡亲就开始种植鱼腥草,到现在至少有十来年了。

  鱼腥草是一种商业价值比较高的蔬菜,它不但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全身还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汪金介绍:“鱼腥草的叶子一年可以收两季,其中一季卖出的钱,可以用做全年施肥所需费用。”到冬季,它的地下茎,也就是市民喜欢的折耳根,就能上市销售,利润可观。

  新兴镇距成都不到15公里,柏杨村的鱼腥草产值一直不错。汪金说,一亩鱼腥草一年至少能产生7000元利润。根据镇上的估算,鱼腥草的亩产值一般在10000~12000元。

  不过,这种蔬菜的“性格”却很奇特,它喜欢潮,却很怕水。“偏偏我们这个地方的土,地势低的地方特别湿,高的地方有的时候又太干。”汪金说,鱼腥草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浇水和排水问题却让村民发愁。

  由于过湿,汪金种植的鱼腥草曾经成片死亡。“有一年6月份,连下了几场雨,我当时就觉得不妙。”汪金说,“地里已经开始出现积水,我赶紧下地挖沟,想办法把水排出来,但效果并不好。”这一年,汪金家地势低的地块中,每亩鱼腥草就有半亩死掉,半年的精心照料付之东流。

  在旱季,村民还得到鱼塘或是沟渠挑水,用来润湿一天天变干的鱼腥草。村民们觉得,人工浇水往往无法做到均衡,同一块地由于浇水不均,作物的长势各不相同,浇水不够的区域就长得很差。

  “我们也想过修一些水利设施,但一是当时的鱼腥草地里还穿插种植着别的作物,二是自己也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来做,只有算了。”汪金没想到,他的愿望从2005年起逐渐成为现实。

  水利设施建成 雨季不再担忧

  2005年,成都市开始机构改革,撤销水利局组建水务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的水务管理体制。同一年,汪金发现村里第一条灌溉渠开建,村民取水方便起来。

  接下来的几年,双流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新的动作。2006~2007年,按照成都市的要求,开展农村用水保障工程。2008年,拿出1亿元开展现代农业用水保障工程……

  作为双流的重点农业园区,新兴特色蔬菜产业园的水利设施建设速度加快。2007年,汪金所在的柏杨村鱼腥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00亩,为了实现产业化发展,镇上还帮助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同时排水渠的建设逐渐铺开。“刚开始建,村干部还要到农户家里做工作。”汪金说,“有的村民心疼建排水沟占用耕地,怕建了之后影响收入。”

  今年初,排水渠和喷灌系统基本上建成。“今年雨季,大家都没有挖沟排水,但是没有因为雨水造成损失。”汪金说,“作用很明显。过去不愿意建排水渠的老百姓,还主动提出来要建。”沿着灰色的排水渠走到尽头,一条2米来宽的“小河沟”出现在记者眼前,小河沟两旁栽着一排桂花树。双流县水务局府河流域管理站站长彭定学说,鱼腥草田里排出的水都汇集到这里排走。

  村民黄昌金有3亩地,过去种植莴苣等蔬菜,今年也特意换成了鱼腥草。他告诉记者:“以前地里太湿种不起,现在建了排水渠,有条件种了,希望年底有个好收成。”

  除了排水渠,在柏杨村的地里还能看到许多垂直地面的蓝色水管,这都是喷灌系统。现在这里的村民每到旱季都不必再挑水浇地了,只要定期打开喷灌系统,水就会均匀地洒向鱼腥草田。

  双流其他村庄的水利设施建设在过去两年也有了很大变化。

  五年实践

  “一龙治水”带来城乡水务新格局

  多年来,“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状况和城乡分割的水务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城乡水务的发展。机构改革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破除了水务管理体制城乡二元的障碍,对城乡水务进行通盘规划、统筹兼顾,带来了城乡水务共同可持续发展。

  水利建设资金 由城向乡倾斜

  “农田水利建设是过去水利局的老本行,机构改革并没有改变我们的主要职能,但却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效果。”水务局组建前,毛道麒就是市水利局水利水保处处长,水务局组建后这个处室仍然保留,变化的是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毛道麒介绍,水利建设基金一直都有,但由于过去水务管理的城乡分割,每年给水利局的资金很少,大部分水利建设资金都被用于城市河道维护。“当时一年算下来,大概只有10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由于资金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缓慢,定点水库的整治工作也比较滞后。

  水务局组建后,城乡水利设施建设的职能大都转了过来,水务局成为水利建设基金的主要支配者,经过统筹考虑,今年有70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和其他水利设施建设。成都还于2006年开始实行农村用水保障工程,计划投资2.8亿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这种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思路,融入到了水务局职能履行的各个侧面。机构改革使对城乡水务进行通盘考虑成为了可能,城乡统筹的思路则带来了对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增长。”毛道麒说,2004~2006年,成都平均每年整治渠道745千米。2006~2007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309千米。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也被作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到2008年底,将解决大约11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毛道麒说:“这个工作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努力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辐射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在偏远区域,再因地制宜地兴建中小型供水设施。”

  成都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解决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100%,建立城乡统筹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把成都建成饮水安全城市。

  水环境同步治理 治标又治本

  市水务局府南河管理处副处长刘崇还有一个职务———水务局水环境治理办公室副主任。机构改革前,刘崇主要负责三环路以内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机构改革后,农村的水环境治理也归我们管了。权责明确后,城乡水环境治理变了一个样。”

  水务机构改革前,水环境治理存在许多体制上的弊端。同一条河流,三环路内外分属城建和水利部门管理,工作思路、工作进度不同,难以有效协调,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大水务”机构的组建,改变了这一切。

  2006年,新组建的水务局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开始以城乡一体的思路,进行城乡水环境治理。“河流流经的大部分区域是农村,如果按城乡分割的思路进行治理,是治标不治本的。”

  去年,42条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河流已经有21条完成了治理。污水厂过去在乡镇很少见,成都210多个乡镇中,有170多个没有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流。成都决定准备用3年半时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同时在乡镇建立雨污分流的地下管网。“财政安排了3亿元,先期启动了40个污水厂建设。”刘崇说,“明年将在全市全面铺开。”

  “水环境治理的思路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是同步的。”刘崇表示,随着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水务局已经开始针对500人以上的集中居住区,建设微型处理设施,“你肯定猜不到那就是污水处理设施,因为出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片小型人工湿地”。

  深化改革

  地方政府机构设置

  不是非要与中央对口

  访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

  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把与城乡协调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农、林、水和交通作为突破口,5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蒋明麟认为,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创新,机构设置不一定要与中央对口。

  记者:你认为成都的政府机构改革应该注意什么?

  蒋明麟:精简高效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大原则。围绕这个原则,中央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还会有一定的调整,地方可以关注。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时,在整体思路上肯定应该与中央保持一致,但并不一定要照搬中央的改革,机构设置不是非要与中央对口。因为,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政府工作的侧重点也可能有所不同,这都会直接反映在对机构设施不同的要求上。像成都、重庆这样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量的工作可能都与这方面的探索有关,也需要在机构设置上有所顾及。

  对于一些垂直部门,目前还有待理顺关系。其他的政府机构,地方可以根据中央编办的统一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具体要设置哪些机构,这个事权是在地方的。

  记者:中央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在机构改革中是否应有所体现?

  蒋明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一件大事,设置一两个机构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

  不过在我们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归并职能时,应该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思路融入其中。一种职能由一个机构来承担,明确职责,防止职能交叉,破除机构设置上的城乡二元。

  同时,每个机构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做到城乡并重,同等对待。我想,只有这样,机构改革之后的政府部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记者 谢佳君 摄影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