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魔术艺术的守望者: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4:37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周雪莉

  十分怀念上世纪70年代魔术艺术巅峰时刻

  说起魔术艺术,幺广民十分怀念上世纪70年代,因为70年代是魔术艺术的巅峰时刻。那时,幺广民只有15岁,在哈尔滨市曲艺团学习魔术表演,在当年的文化市场,魔术和相声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体,但是魔术以强大的演员阵容、精湛的表演受到更多市民的关注。

  在道外区北五道街的江边,哈尔滨市曲艺团搭起大棚,20多名魔术工作者每天上午10点一直演到晚上9点,一天平均6场不重复的演出,座无虚席,有的市民从第一场看到最后一场。当经典节目《炮打飞人》,演员被当作炮弹从炮口中射出,转瞬间在观众席的平台上出现时,全场掌声雷动,人们对魔术的热爱达到了高潮。

  而在80年代初期,魔术开始走下坡路。人们不满足陈旧的传统表演,魔术师也要为魔术注入更多新元素,更新道具、培育新人。此时,正值哈尔滨曲艺团改制,使一些演员分流到车间、工厂,20多名演员变成了四五名,然而在哈尔滨的魔术艺术青黄不接的时候,相声表演以演员少、成本低、道具携带方便等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魔术表演失去了主要阵地。

  此时的幺广民走出了哈尔滨,他要为魔术找出一条求生之路,而全国的魔术表演都处于低谷,只有港、澳地区的魔术表演长盛不衰。在取经时,幺广民发现,新时代的魔术艺术结合了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奇妙的幻境和出神入化的演绎只不过将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完美地融合,中国的魔术艺术缺少的就是科技与创新。

  当幺广民再次回到哈尔滨时,他已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大师,在全国魔术大赛上,幺广民位列三甲,美国、芬兰、加拿大、韩国等城市都曾出现幺广民的身影,他的表演赢得了国外观众的满堂喝彩。

  缺乏专业艺人使魔术沦为附属艺术

  中国魔术师一般都是拜师学艺,不像外国完全是从兴趣出发而学,中国的很多魔术表演者,师傅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学到一模一样时才算出师,而这样一来,魔术表演没有了主动性和原创性,被历史和传统捆住了脚步,观众看到的只是不同的演员去表演同样的节目。与之相比,国外的魔术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十分好,他们的技艺和中国魔术师差不多,但是他们能够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独创,创造出属于个人风格的东西。

  中国魔术迟迟得不到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专业、敬业的学徒和团队精神。幺广民认为,学魔术的前提是特爱魔术,把魔术艺术作为事业的追求,精益求精,现在很多学生把魔术看为一种谋生手段,学习的目的是登台演出、赚钱,他们向观众展现的不是精湛的技术、传神的表情而只是魔术道具的使用方法。魔术表演讲究奇、美、技,奇是奇特,美是美妙,技是技术,一位优秀的魔术师所展示的不仅是奇特的魔术道具,更重要的是通过精湛的技术让观众感受魔术的美妙,通过表演让观众走进魔术的奇妙世界。团队精神也是魔术表演者必须具备的素质,由于学习魔术的初衷是为赚钱,所以很多表演者习惯单打独斗,缺乏团队配合精神。从目前文艺市场上魔术表演的出场价就能看出魔术艺术良莠不齐的现状,前几年一个魔术节目表演的出场价是500元,而现在最低达到了100元,很多魔术的初学者拿着道具机械般地表演,表情僵硬、手法迟缓,眼尖的观众很容易看出破绽。

  因为缺少专业的魔术表演者和团队配合精神,很多优秀、大型魔术节目无法向观众展现,一场魔术专场演出需要几十人同时配合,尽管台上只有一名魔术师,而幕后却有几十名工作者,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可能导致整台演出的失败。

  现代魔术艺术正在敲开市场化大门

  大卫·科波菲尔来了之后,中国人才知道,原来魔术也可以这样精彩,魔术师也可以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掌印,也可以如明星般大放异彩。那么,为什么中国的魔术多年少登大雅之堂?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觉得中国魔术只是天桥上的小把戏?幺广民说,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国外有专业的艺术团队,对魔术节目进一步地策划、包装、改良,将魔术艺术进行市场化运作。而中国的魔术表演大多是小作坊式的,不成气候,宣传、包装、打造、推销文化产品的文化经纪活动滞后;专业化、规范化的文化经纪人队伍稀缺,艺术管理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魔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魔术界要发展,必须开发自己的智慧,用超前的眼光结合市场来发展魔术,同时还应该从技巧、表演、创意、策划等多方面向国外学习。

  除了魔术专场演出外,现代魔术技术还可以融入杂技、戏曲等多种曲艺,以旅游产品的方式,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云南的大型演出“云南映象”和南宁的“大地飞歌”等大型品牌性文艺演出的成功,让幺广民等艺术家看到了魔术艺术的光明,发展文化品牌产业链,通过魔术艺术带动曲艺的发展,这将颠覆传统魔术艺术,进入一个曲艺新时代。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