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汉字掌握多少?光说不行,得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4:37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慕海燕

  国人“提笔忘字”与“书写潦草”问题已不容忽视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当下很多年轻人嘴里传唱着S·H·E的“中国话”这首歌并以此自豪时,很多人母语其实已经出了问题。“蕔哠荖溮,尒慕飠個恏陔ふ!!”这是一个11岁孩子的QQ个性签名上的文字,这种掺杂了日文假名、汉字变形、解构、繁体的网上通行字,被称为“火星文”,是目前一些年轻人特别热衷的网络语言。正是由于近年来的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人出现了提笔忘字,中小学生和青年人书写潦草已以不容忽。于是一个专门针对“汉字使用”的科研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于近日在我国11个省份开始试点,这就是“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11月16日,恒星外国语学院的200名学生将成为黑龙江省首批参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人员。记者从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了解到,黑龙江省是国家语委会指定的11个试点省份之一,11月16日的首次测试结果将全部上报国家,国家语委会会根据各试点省份的测试情况及测试成绩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各项细则进行完善,试点省份的首次测试是为日后这项测试在全国的推行做前期工作。据了解,国家推出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旨在考查和衡量教师、文秘、编辑、记者、广告牌匾制作等行业从业人员和学生汉字应用能力。去年国家语委会在上海、天津和河北省进行了首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国家语委会称“结果不容乐观”。

  汉语正走向世界而不少国人汉语能力却每况愈下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3000多万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世界100个国家的2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尤其是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之后,汉语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向外扩展”。但是与此同时,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汉语能力却存在着每况愈下的现状。复旦大学每年一度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的结构、多音字的读音、成语解释等,每个学院和系都有代表参加。前年就曾出现了令国人尴尬的留学生代表队跃居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中小学生的写字能力整体水平下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字迹潦草,二是提笔忘字。南岗区铁岭小学从教十五年的刘樱辉老师说,现在很多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写字就已经会打字了,智能拼音输入法的普及让很多学生提笔忘字。刘老师说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拿出一个常用汉字认识但是写不出来的现象很多。哈尔滨市113中语文教师仲老师介绍,她有个学生交作文时总是交“打印版”的,被老师多次退回后,不得不改成“手写版”。他告诉老师这也是他先用电脑写完后,再抄写到作文本上的。仲老师说:“这样抄一遍也好,也是对汉字书写加深记忆的过程,否则的话现在的孩子们真是不会写字了。至于一手漂亮的好字,那更是不敢奢求了,只要能把字写得让大家都能够认识就不错了。有些孩子的课堂笔记过后自己都不认识。”

  很多青年人能讲流利的外语却写不出像样的中文

  据省语委会介绍,几年前黑龙江省语委会也曾在部分高校内对老师和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过相关的测试,结果“一塌糊涂”。而作为大众媒体,大到央视小到县市级电视台,字幕和主持人口中的错别字也是常见,母语的应用水平该引起全民关注了。有媒体曾经报道,汉语正陷入了“墙外开花墙内不红”的怪圈。中国人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地学习英语,而母语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很多青年人被指责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写不出像样的中文”。对此很多语文老师都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与应试功利教育盛行有关。“现在的孩子幼儿时期就开始学英语,小学也越来越重视奥数、电脑,就是不见重视汉语言文字教学。到了中学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一切教学也都非常现实和功利了。从中考到考研,外语都是必考的科目,而汉语却不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更不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查科目。” 国人汉语水平的下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汉语能力的尴尬现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

  网络“新语言”生吞活剥“拿来”使国语不伦不类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儿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

  记者在采访时,省语委会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看了这样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从网络上下载,相传是一个中学生作文里的文字。这段让人看了不知所云的文字就是当下流行于青少年中的网络“新语言”,其真正含义是:GG(哥哥),偶(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KPM(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JJ(姐姐),青蛙(丑陋的),BF(男朋友),PMP(拍马屁),PLMM(漂亮妹妹),BT(变态),7456(气死我了)。

  省语委会相关专家说,这就是现在一些青少年对于国语的态度,他们生吞活剥地直接拿来一些东西,掺和在语言中,结果把国语弄得不伦不类。他们觉得有趣、逗乐之时,却从未想到,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对我们母语的一种污染和羞辱,语言文字应用中的问题反映出社会的浮躁,与伦理道德的缺失是密切相关的。另外网络上流行的“火星文”现象在社会语文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随便使用老百姓看不懂的英文字母缩写词,其实也是一种“火星文”。关注一个字怎么写、怎么读,其实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在语言文字使用上不认真后果也不堪设想。

  黑龙江省把首次参加测试的人群定位为在校大学生

  记者从省语委会了解到,按国家相关规定,一个高中生应该会用3500个常用汉字,进大学以后应该到4500个汉字,如果从事与文字密切相关的工作,应该是掌握6000到7000个汉字。这次整个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就是在4500个汉字里面又增加了1000个比较常用字和500个不太常用字,通过标准化测试的方式考查应试者对于汉字的书写、音、义等的使用能力。因为是试点省份的首次测试,所以黑龙江省把首次参加测试的人群定位为在校大学生。据悉,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将根据成绩划分为一、二、三级,每级再分甲、乙两等,与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样实行“三级六等”制。省语委会介绍,这一测试随着不断地推广,会为将来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入门的标准,也会成为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一个参考。就如同已经推行了十几年的普通话等级测试一样,是教师、播音员等职业必备的资质。

  据国家语委、教育部语言应用司透露,针对大、中、小学生汉语能力的综合测评标准也在积极研制当中。目前“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还不会进入学校的考试序列,但在标准和测试不断完善后,将有望被纳入学校考试中,学生的测试水平将会影响到升学,用人单位也可将此作为录用条件。这一内容的发布立刻引起了“家有儿女”的父母们高度关注。

  语文水平测试对于中小学生不会成为一种负担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发现,尽管大多数市民都认同汉字应用水平这几年确实下降了,汉语考级对于公务员、教师、媒体从业人员等非常必要,并可带动全社会提高汉语水平,但是,对于“汉语考级”进校园,质疑之声不少。有家长担心,“汉语考级”进校园,意味着它将成为学生的又一大负担。也有家长不理解,孩子学语文不就是学汉语嘛,这种测试完全可以在语文考试中进行,何必还要另考。

  但据语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国家适时推出这一测试,是就目前国人对于母语态度的一种提示,也是一种拯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果都能达到大纲要求的语文水平,测试也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反而促进学校对学生汉语基本功的教育,利大于弊。哈尔滨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王凤说,去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错一字扣一分”,引起了高中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这说明有关部门对于高考中的错别字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这也给文字基础差的学生敲了警钟。如果相关的测试普及到校园,那么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也是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大考”是相辅相成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