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监控中作案者模糊的脸还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4:55  今日早报

  把监控中作案者模糊的脸还原

  浙大师生秀的“绝招”可帮安防大忙

  □本报记者 杨影

  早报讯 11月5日,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建院10周年“创新日”活动,比尔盖茨专程录制了3分钟的贺词视频,送到北京。当天,有40多项来自世界各地、未对公众开放过的“未来技术”与北京公众见面,在这些当中也有“浙江制造”。

  清晰还原监控中模糊的脸

  “人脸超分辨率技术”、“基于单目视频的人体运动三维恢复”,这些技术名称虽然拗口,但听了浙大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教授吴飞老师的讲解,就很容易懂了。这些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监控摄像”非常相关。

  人脸模糊不清,是警方在调看监控录像时经常遇到的头痛问题。

  吴飞为记者提供了3幅图,第一幅是监控录像中的模糊人脸图像;第二幅是电脑通过计算“想象”出来的;第三幅是真实拍摄的高清照片(见图)。吴飞说,如果“人脸超分辨率技术”发展成熟,在安防工作中能帮上大忙。

  新技术可自动报警异常行为

  近年来,我省发生了多起“蜘蛛贼”攀爬高层住宅行窃案件。“浙江制造”的另一项技术,着力攻坚的是“异常行为监控”。如有人正在攀爬住宅,或在公共场合投放不明物体,这些都是“异常行为”。

  在吴飞的电脑演示视频中,一名女同学走到路口,将手提包放在地上后离开。电脑系统通过视频内容识别后定义,这是一起“无人看管包事件”。

  吴教授说,虽然每天城市监控设备记录了海量信息,但“异常行为监控”仍是难点。

  “监控者当时要面对几十个、几百个监控屏幕,很可能错过一些关键信息,所以我们希望电脑能自动识别‘异常行为’,自动报警,如翻墙、撬门、攀爬等行为。”吴教授说,这项技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吴飞介绍,美国标准委员会研究所今年举行的“视频分析与理解”中,就有一个“行为分析”比赛。比赛中,法国机场提供了150个小时的监控数据,其中包含400个人打手机的动作,要求参赛队伍尽可能多地用电脑自动识别出来,“最强的队伍,也只能识别出30个,还不包括大量误认。”(0910301)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