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先生若糊涂 学生易残暴

  

先生若糊涂学生易残暴
昨(8)日,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与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全国百名小学校长论教育”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论坛以近期发生的教师与学生间的极端冲突为例,反思教育中的体罚和“圈养”等现状,上百名校长围绕现代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的培育、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等进行了激烈讨论。

  仇视教师

  血腥现状应反思

  上午9时30分,来自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100余名小学校长开始就基础教育进行演讲。

  演讲时通过视频播放了今年10月全国连续发生的3起恶性学生杀害老师事件,分别发生在山西、浙江和中国政法大学,更有甚者是老师家访时遭残忍杀害;另一段视频则显示老师对学生的疯狂体罚,有扇耳光等举动,并口口声声称:“这是替你爹妈在教育”。

  两段不同的视频调动了大家的情绪,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副院长陈锁明教授也将演讲的《基础教育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带入主题。他说,一方面教育是做人的事业,学校本该是播种爱的地方;一方面老师体罚学生,学生在杀害老师时说:“恨老师,恨学校”,这些现象值得反思。

  “圈养”学生

  警惕心理出问题

  “教育孩子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而不是像现在一些老师的‘圈养’教育!”陈锁明教授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北京某学校因孩子在操场上踢球撞伤了另外一个学生的眼睛,老师便要求学生在操场上只准散步。对此陈锁明教授说,教育应促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不是担心出事故,将孩子禁锢在学校。据统计,全国有3000万的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疾病,教育就该重视孩子的兴趣、习惯、品质、健康,使孩子的身心能和谐发展。

  陈锁明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培养好的习惯。

  开展教育

  尊重学生是基础

  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QQ”“MM”“886”等网络语言,教师该如何评论?陈锁明教授引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诗:“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陈锁明认为,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作为上网的学生一族,深受网络影响,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是再正常不过的。老师如何正视自己与学生间这种不断增大的差距,从根本上关系着师与生之间的教与学过程能否正常进行,“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赞赏。”

  成就学生 不要狭隘下定义

  “教育要辅育学生,成就学生。”陈锁明教授说,教师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要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他举例说明,当同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的愿望是当小丑时,中国老师评语说是“胸无大志”,而外国老师则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陈锁明教授提醒说,老师不要狭窄地给成功下定义,要敢于向学生学习,让孩子多体验,过丰富的生活。

  论坛上来自深圳育才小学的罗任重校长、重庆巴蜀小学的廖文胜校长、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余强校长都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并分别介绍所在学校的优秀经验等。

  早报记者 侯林利 摄影报道实习生周密

  □编后

  翻翻《论语》,孔子总是那么和颜悦色,而簇拥在他身边的学生,不仅堪称国之栋梁,更是各有风采,淡泊深邃的颜回、机敏练达的子贡,勇猛刚毅的子路心直口快,格外引人注目。据说子路曾经是个“嬉皮士”,骄傲粗鲁,不服管教。不过后来他终于被孔子感化,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大弟子之一,也成为中国儒家文化里的一个闪光点。

  “有教无类”的话早已念得烂熟。孔子还说过一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议论教育,不过我们不妨引申一下:当学生暴戾偏激地杀害老师时,他们都曾纯洁如天使,在父母眼里,比一切美玉更珍贵。如今他们成为罪犯,是谁的过错?

  老师们常叹息现在的学生 “不好教”,这问题的根源,或许不仅限于师生之间。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