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烟台“炼”垃圾炼出肥和“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6:40  大众网-齐鲁晚报

  □记者冯炜程

  □通讯员李春庆

  本报烟台11月8日讯 11月8日,总投资9200万元的建设部科技示范项目——烟台生活垃圾综合湿解工程顺利竣工,凭借该项目,原本需要大量土地填埋的生活垃圾在90分钟内,被变成营养土和能量,剩余的残渣仅为原来的10%。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处填埋这一行业性难题得到破解。

  据了解,烟台市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1000余吨,此前主要采用国内通行的卫生填埋方式,这种方式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且极易产生二次污染。2007年初,烟台市决定将国内先进的“生活垃圾分选、湿解制肥、焚烧处理”等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并投资9200万元建设生活垃圾综合湿解工程。

  据介绍,烟台市生活垃圾综合湿解工程占地近万平方米,其处理过程为:垃圾转运车将垃圾倾倒入给料车间贮料地坑后,由行车抓斗抓入物料输送机,运入大型消解罐,在饱和蒸汽及催化剂作用下经过约60分钟的湿解后,进入排料车间闪蒸、干燥、膨化、粉碎、分离后,再进入筛分系统。筛上物送入锅炉焚烧,产生的蒸汽再用于前端消解罐的湿解,剩余蒸汽可提供污水处理加热,垃圾筛分系统产生的筛下物则是颜色黝黑的营养土,营养土装车后将送往园林绿地。从垃圾进入生产线到消解变成营养土,整个生产周期约为一个半小时。据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处理,每天的垃圾量约有20%的有机质被制成了营养土,其余进行焚烧的垃圾相当于每天节省60吨煤炭。

  烟台市环卫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湿解工程基本做到了燃料自给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处理后生产的营养土经检测富含氮、磷、钾,可用于农林绿化和土壤改良,进行加工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产生的可燃物能够替代煤炭作为燃料,节约了能源。整个工艺流程不仅使生活垃圾这一“错位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和变废为宝,而且可使该市生活垃圾从原来的100%填埋变成仅有10%的灰渣需要填埋,垃圾填埋量减少了90%,大量减少污染物排放,极大节约现有处理方式占用的土地资源。


记者 冯炜程 通讯员 李春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