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扒窃为生老人变身拾金不昧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8:17  长江商报

  洪山区司法救助创新帮扶举措,设“法律救助专户”

  张小刚是洪山区关山社区的低保户,也是洪山区司法救助工作启动以来的第一例救助对象。从衣食无着不得不靠扒窃为生,到热心公益尽可能回报社会,张小刚的转变与洪山区司法局今年采取的的创新帮扶举措分不开。

  据统计,目前洪山区在册刑释解教人员775人,衔接率为100%;其中今年回归141人,安置刑释解教人员115人,安置率达到80%以上。

  从扒窃为生到拾金不昧

  今年10月17日下午,洪山区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张小刚急匆匆地来到社区办公室,将一个棕色钱夹交给社区工作人员手中,钱包内装有多种重要证件、数张银行卡及机动车驾驶证正本。

  “这是我在大洋百货鲁巷店门口捡到的,我在拾包处等待了3天了,也没等来失主。”张小刚于是将钱包交到社区。

  据了解,现年60岁的张小刚无住所、无收入、无亲戚朋友,早年是关山社区的“搭户”,因为年老体弱又没有收入来源,不得不以扒窃为生。2005年底,关山街司法所曾为其介绍了一份工作,但六个多月后,他又再度因为盗窃被劳教。

  2007年11月底,张小刚解教后再次陷入生活困境,关山街司法所跟踪帮教,为其申请了救济物资棉被、棉衣,帮其暂渡难关。

  与此同时,帮教小组还为他特事特办,为“搭户”的他解决户口问题、申请到低保,帮助他联系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建立回归人员安置帮教基地

  “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就要真正把回归社会之后的刑释解教人员当作一个普通公民来看待,全力解决他们生活和思想上所要面对的问题。”洪山区司法救助工作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面临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生活着落问题,为了帮助其中确有生存困难的回归对象渡过生活的衔接期,洪山区司法局争取到了区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刑释解教人员给予过渡性经济帮扶,成为“法律救助专户”。

  司法局相关人士介绍,区司法局还设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就业安置基地。“该项新举措对刑释解教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推荐相应的就业岗位。”

  本报记者 许兰超 实习生 杜晓寅 通讯员 大庆 江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