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

  ———解读新时期的“川农大精神”(上)

  编者按

  近年来,四川农业大学主动将自身发展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三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解读新时期的“川农大精神”,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江芸涵张守帅王飞“感谢母校,为我插上飞翔的翅膀。”就职于世界500强美国嘉吉集团成都饲料公司的罗岚最近写信感谢母校,她已获得国际青年成就组织授予的“JA2007杰出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川农大毕业生颜冬,对自己选择艰苦行业和地区不但不后悔,反而充满自豪。“我为身后有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母校而骄傲,为有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激动!”

  几天前,网名为“笑看今朝”的一位川农大学生在博客中写道:“我不后悔,我选择了‘农’,因为农村需要我们,农业需要我们,农民需要我们。”

  “兴中华之农事”,是川农大对爱国的诠释,是一代又一代川农大人的追求。“80后”的学子们,已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正是代代相传的“爱国爱校、兴农报国”的优良传统,铸就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成为激励川农大人取得卓越成就的动力。

  心系粮仓

  金秋时节,郫县古城镇花牌村稻田橙黄。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收打验收。亩产847.43公斤!刷新了成都市水稻亩产788公斤的纪录。川农大在盆地单季籼稻丰产试验中又取得突破。

  民以食为天。川农大始终把解决好粮食问题放在服务“三农”的首位。

  四川的小麦单产,自解放以来实现了三级跳。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头黄”、“雅安早”到七、八十年代的“繁6”及其姊妹系,亩产从150-200公斤提高到350-400公斤,这些都与颜济教授领军形成的重大科技成果直接有关。为了培育出大面积高产的新品种,他率课题组跑遍全国16个省区进行野外考察,10余次深入新疆荒漠,18次登上青藏高原。

  近年来,川农大任正隆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培育的“川农号”小麦,在四川和我国南方省区已推广应用近1300万亩,最高亩产约650公斤,平均亩产高出当地栽培品种100—200公斤。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10余年来,川农大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粮食作物新品种132个,其“冈D型”和蜀恢527系列杂交水稻、“川单”玉米和“川农号”小麦新品种分别约占四川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列席会议的川农大党委书记、校长文心田特别带去了两个超级杂交水稻种子,“川农大培育的多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可大力促进我国南方省区甚至东南亚地区水稻增产,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胸怀“三农”

  每逢开学典礼,文心田最爱对同学们说:“在川农大无论你学习什么专业,今后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今后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希望大家都要惦念‘三农’,关注‘三农’, 在不同的岗位服务‘三农’。这应该成为我们川农大人才培养的特色。”

  云南元江被称为“天然温室”,这里有玉米育种专家杨克城教授的试验田。8月,烈日当空,汗水流到眼镜上,两三分钟就蒸发掉,留下一圈圈发白的汗渍。如此情形,让年轻的研究生都不免发怵,60多岁的杨克城却一马当先跳到地里。一天工作下来,手上、脸上又红又肿,晚上用凉水一敷,第二天又照样钻到地里去。

  身教重于言传,专家教授们这种忘我的劲头来源于对农民始终抱有一种赤子之情,他们“学农、爱农、为农”的人格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着一代代川农大学子。

  许多学生感同身受,思想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或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奉献一片爱心”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担任“党员1+1科技助农增收服务团”成员,或建立乡村书屋,或担当“果树医生”,热忱投入服务“三农”之中。目前,川农大毕业生中四分之三以上在西部工作。

  与此同时,川农大还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举办培训班,近两年为农村培养各类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9100多人。2006年,学校主动承担省委培训12000名村支书的任务,当年即完成培训6700余人。盐亭县安家镇梓盐村村支书赵铁军受训后感慨万分:“到川农大学习一周,不仅让我从广义上理解了什么是产业化生产,更让我在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多让农民脱贫致富的点子。”

  2003年以来,川农大先后在雅安、广安、乐山、德阳、成都等地建立了26个各具特色的 “农业科技示范专家大院”。70多位专家从这里走向田间地头,上千人次的博士、硕士、本科生从这里走进农家小院,100多项(次)科研成果从这里推广转化。

  近3年约60%的本专科毕业生进入农业产业化企业就业;近4年通过“专家大院”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50元;近5年学校品种推广创社会效益130多亿元;近6年接听“农民科技110”咨询电话累计达15万余次。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