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此天上永远有颗“谈家桢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8:35  新闻晨报

  

从此天上永远有颗“谈家桢星”

  □参加追悼会的各界人士向谈家桢献花

  □记者 林颖颖 实习生 杨通梅

  晨报讯 “学界名硕创百世功业,科苑大师领一代风骚”。昨天上午,中国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复旦大学副校长谈家桢先生追悼会在龙华殡仪馆举行。上千人冒着蒙蒙细雨来参加追悼会,送走了这位深具人格魅力、受人尊敬的长者。

  上海的雨已经连续地下了好些日子,昨天早上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飘着,阴湿的空气渗透进送行人的心扉。尽管讣告上写明的追悼会时间为10点,但刚过6点,就有人身着素服来到龙华殡仪馆,初冬的冷雨淋湿了他们的头发,也打湿了他们的裤管和衣角,每个人都手持黄色康乃馨,静静地等候在大厅前面。据统计,昨天共有2000多人前来送别谈先生。

  大厅前的两边,分别放置着悼念者送来的花圈,大厅内的鲜花丛中,长眠着的百岁老人谈家桢先生面色祥和。大厅正前方挂着他的遗像,遗像上微笑着的老人显得十分亲切慈祥。

  前来瞻仰的人群中,有带着鲜艳红领巾的小朋友,有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学者,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谈家桢的同事、亲友,还有老先生的第一代弟子、第二代弟子……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戴着红领巾,拉着老师的手,凝视着老先生的遗像,久久地不忍离去。不少悼念者强忍住泪水,神情肃穆地瞻仰谈家桢先生的遗容,寄托哀思。

  “如果没有谈老先生,就不会有我们的现在。”浙江大学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祁鸣告诉记者,自己这次专程从美国回来参加恩师追悼会。“老先生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我们会将他开拓的事业发扬光大。”祁鸣坚定地告诉记者。

  与祁鸣一样,谈家桢的很多学生有的从国外回来,有的从祖国大江南北赶来,送别自己的恩师。从1936年至今,谈老先生已经为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了70多个春秋,“桃李满天下”名至实归。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学生手持康乃馨和白菊,自发地来到龙华殡仪馆,长长的队伍从大厅门口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学生小顾说:“谈爷爷创建了我们的生命科学院,他的事迹也会一直鼓舞着我们往前走……”

  故人已去,风范恒留。还有那颗以他名字命名的“谈家桢星”,也将亘古永存。

  【相关链接】

  谈家桢生平: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着开创性的成就,为奠定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论据。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经典遗传学发展的一大贡献。

  谈家桢先生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1999年,国际编号为354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