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日前在四川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17:3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日消息(记者赵九骁)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日前在四川启动。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地震发生后,通过科学钻探研究地震断裂和地震机理,也是世界上最快回应大地震的一项科学钻探工程。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现场宣布一号孔开钻,并启动钻机。他还向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工程中心授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表示,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是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6月23日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批示而组织实施的。中央领导指出,对于自然灾害要提高监测和预警的能力,加强对其孕育、发生、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并批准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汪民强调,科学钻探是研究地震机制和监测地震、变化趋势的有效方法。世界已有实践表明,通过科学钻探,有可能获取地震愈合和破裂期地震摩擦热、渗透性、流体作用、应力状态等重要科学证据,还可通过在钻孔中安放仪器监测地应力等地震信息变化。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是当今世界回应大地震最快的一项科学钻探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次在地震发生后通过科学钻探研究地震断裂和地震机理的重要工程。一号孔的正式开钻,标志着中国地学界向地震研究和预报领域吹响新一轮的进军号角。

  中国科学院院士、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首席科学家许志琴表示,国际地学界普遍认为,大地震后的快速科学钻探是回应大地震的有效科学途径。汶川大地震后不到6个月的时间便实施科学钻探,将是世界上最快回应大地震的一项科学钻探工程,是中国科学家回应大地震的一次实际行动,中国科学家在行动。

  据了解,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将持续到2012年12月。该项目将通过“钻探、井中探测、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方式捕捉大地震直接信息,揭示地震机制。项目将在北川―映秀和安县―灌县两个断裂带上实施4个钻井,包括两口1200米深的先导井孔和两口3000米深的主孔科学钻,在主孔孔内安放科学仪器,建立深孔长期地震观测站。项目将开展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岩石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流体作用和流变学等多学科研究。科学钻探通过对温度、地震波速和发震断层渗透性的精确研究,有可能获取汶川地震断层愈合期和破裂期的地震摩擦热、流体作用、应力状态等重要数据,揭示断裂破裂过程中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为未来地震的监测、预报或预警提供最基本的数据。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汶川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