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紫塞明珠”期待恢复历史风貌——承德(2008-2020年)总体规划详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1:42  燕赵都市报

  本报驻承德记者 尉迟国利

  ■新闻提示

  历经4年、数十次修改完善,2008年9月2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了《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四个组团”的城市总体布局、“一核三带”市域城镇体系、恢复避暑山庄外八庙历史风貌……这些最新的规划,将让人们生活在“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气爽、城洁、人和”的城市环境中,感受到古老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关键

  词规划区面积:承德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上板城镇、西地乡全部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250平方公里。远景将付营子乡东部纳入规划范围。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城市,连接京、津、冀、辽、内蒙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到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57万人,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划为80万人。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58.83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84平方公里。

  ■亮点

  □城市总体布局:四个组团

  承德因“先有苑后有城”、“四面环山”等原因,发展空间狭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规模偏小、城市功能偏弱、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新的规划通过“南扩、西进、北延、中疏”带动城市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发展,疏解老城区职能,形成组团式结构。中心区由老城区、北区、西区和南区四个组团组成。

  老城区南起武烈河大桥,北至上二道河子,为旅游服务、商业贸易区;北区南与老城区相接,北到双峰寺小东沟,为休闲度假、会展和现代物流区;西区位于城市西部,为工业和附属旅游区;南区北起武烈河大桥,南至西营,为行政办公、高新技术产业和教育功能区。

  □市域城镇体系:“一核三带”空间结构

  一核为中心城区,“三带”分别是:围场—隆化—中心城区—承德县—宽城城镇带;丰宁—滦平—中心城区—平泉城镇带;兴隆—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平泉城镇带。

  按照新版规划,双桥区将成为大城市,而平泉县将成为中等城市,其余均为小城市。

  产业发展布局上,重点发展六大主导产业:现代旅游、特色钢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特色产业。中心城区及市域中部重点发展特色钢铁、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市域北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特色农业等产业,市域南部重点发展特色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充分利用人文、自然旅游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中心区及市域中部重点发展皇家旅游,市域北部重点发展草原、森林生态旅游,市域南部发展长城、库区等特色旅游。

  □城市景观规划:“八条轴六节点”

  规划将老城区南营子大街、西大街、武烈路、中山东路、狮子沟路、南区东区中路、西区双塔山大街、北区老西营滨河路作为城市八条重点景观轴。其中山庄东路、狮子沟路作为历史遗产型景观街道;南营子大街、东区中路、双塔山大街为商业景观型街道;西大街为文化景观型街道;武烈路、老西营滨河路为滨河景观型街道。

  “六节点”即六处重要公共空间景观节点,分别是冯营子高等教育共享节点、南区中心节点、西区中心节点、承德火车站节点、老城区中心广城节点、北区旅游服务区(老西营地块)节点。

  ■文化

  □城市魅力:恢复避暑山庄外八庙历史风貌

  从1703年清康熙帝在承德建造避暑山庄开始,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进一步相聚、融合、沉淀,“康乾盛世”的百年,让承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也为承德的后人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宝贵财富。

  充分展示博大精深的“大避暑山庄”文化精髓,是时代赋予承德的使命。新版规划将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规划,恢复避暑山庄外八庙历史风貌。

  新版规划界定了包括避暑山庄、普宁寺、普佑寺等11个避暑山庄外八庙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以及城隍庙、文庙、关帝庙、狮子园、磬锤峰摩崖造像、穹览寺等6个其他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要求,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传承文脉: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在新版规划中,界定了二道牌楼历史文化街区、滦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两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界线。提出在二道牌楼历史文化街区内恢复道台衙署古迹基址,城隍庙西侧单位作为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要与古建环境相协调,对周围现状建筑外观、形象进行处理,使其风格与历史文化街区氛围相协调。规划滦河老街为以商贸、居住为主兼有行政办公、旅游功能的传统街区,保留老街内现有传统建筑,降低人口密度,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

  新版规划还界定了包括清坝、西清真寺、药王庙、酒仙庙、海云寺、五窑沟等6个历史建筑保护范围,以及承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办公楼等9个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范围。要求对老城区内的道台衙署、西清真寺、大石桥及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必须采取保护及抢救措施,不得损坏。清坝及其附属设施均不得毁损、改变原貌;需要维修的坝段,必须采用与原坝体相同的材料。

  □城市定位:山水园林城市

  未来的12年里,承德将保护城区著名的丹霞地貌,将磬锤峰、蛤蟆石、罗汉山、僧冠峰、元宝山、双塔山、莲花山、鸡冠山作为丹霞地貌重点保护区,建成世界地质遗产公园;除了将已经建成的佟山等7处森林休闲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外,还将再建26处山地公园,使山地公园总数达到33个,充分展示山地造园景观,总面积达41.77平方公里。同时,利用缓坡进行城市建设,凸显山城地方特色,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形成具有山城文化特征的空间结构。

  同时,承德将加快武烈河、滦河沿线综合开发,营山理水,融城入景,形成21公里的武烈河滨水景观带和长55公里的滦河滨水景观带。其中,武烈河滨水景观带由正在筹建中的双峰寺水库、北部新城、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区、新世纪城、偏岭公建群等城市节点组成;滦河滨水景观带由伊逊河入口、滦河老街、双塔山风景区、偏桥子地段、武烈河入河口、上板城等城市节点组成。

  到2020年,中心城区(不含避暑山庄和山地公园)绿地面积为1094.6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03.94公顷,生产防护绿地面积290.67公顷。城区绿化率不低于45%。

  ■交通

  公路铁路航运一个都不能少

  适应承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区域交通的需求,承德将建设公路、铁路、航运三位一体、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的交通体系,打造京北通港枢纽。

  建设北京—承德、承德—唐山、承德—赤峰、承德—朝阳、承德—秦皇岛、承德—张家口高速公路。条件具备时建设承德—围场、天津—承德、承德—锡林郭勒高速公路。

  同时改造112线和111国道市域段,不低于二级公路标准,提高现有省道等级,不低于二级公路标准,加快县乡公路建设,主要路段不低于二级公路标准,通乡(镇)公路不低于三级公路标准。

  对京通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改造京承和锦承铁路,达到国铁Ⅱ级标准(复线)。建设京承、承唐、承赤城际铁路,建设桑虎铁路、遵小铁路、山宽铁路、桑虎二期,均达到地方铁路Ⅰ级标准。

  承德是个旅游城市,没有机场一直制约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新版规划中,承德将建设旅游支线机场,达到4C级标准。

  ■近期目标

  对西大街、丽正门大街、南营子大街、新华路、武烈路等主要街道两侧建筑进行综合整治,再现传统风貌。整治二仙居、狮子沟、石洞子沟、牛圈子沟四条旱河,疏导老城生态廊道,再现塞外水乡风情;

  加快新区开发,建设规划展馆、奥体中心、博物馆、会展中心、地质博物馆、盛世大厦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凸显时尚和现代;

  完成石洞子沟、水泉沟、狮子沟等23个城中村和会龙山、迎水坝等11个棚户区改造,建设廉租房和经适房56万平方米,改善人居环境;

  加速推进承唐、承朝、承秦、承赤、承张高速公路建设和张双、遵小、蓝丰、锡曹铁路建设。承德机场力争明年开工建设,以推进基础设施攻坚。

  ■记者手记

  城市发展不能以破坏文化为代价

  9月28日,《承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正式通过省政府的批准,给承德重新定了位,也给承德人民种下了新的希望。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近些年来,在承德市的城市建设中,保护与建设这一对矛盾日益突出:“兴盛丽水”项目的建设、须弥福寿之庙外开山建驾校……这一起起屡屡发生在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内外的诸多造景添足之事,强烈警示我们:城市发展不能以破坏文化景观为代价。

  城市的文化景观,往往承载了这个城市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它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一旦破坏了,将再难恢复。承德市历史上就是中原文化和边塞文化交接的地方,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清朝时,为承德留下了无可比拟的灿烂文化,珍视并妥善保护这些文化,是当代人的责任。

  以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为代表的建筑,是承德城市发展的“根”与“源”,是承德重要的“名片”和品牌———这是承德人民不争的共识,也是承德政府、人民共同的责任。我们对这份责任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保护目标。

  但愿,诸如“兴盛丽水”这样的造景添足之事不再发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