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2:02  燕赵都市报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那么,这次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具体措施,中心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受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99%,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回落到9%,增速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今后两年多时间内约4万亿元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为直接。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政府投资将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市场信心将会进一步恢复,我国经济完全能够保证平稳较快增长。”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

  事实上,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今年年中国家已将宏观调控任务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当前,“保增长”成为最重要任务。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政策再度启动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在1998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度启动。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于1998年宣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针对投资过热等问题,于2005年转而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此次财政政策从“稳健”转“积极”,意味着我国将再度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其政策力度大、效果直接,能有效刺激经济。

  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可以看出,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此举既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急之策,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十多年来首次使用“宽松”说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下半年,针对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如今,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货币供给取向发生重大转变。

  其实,在今年年中货币政策已进行了灵活审慎的调整,9月份后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以投资带消费 以消费促增长

  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经济工作重点。初步汇总,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建设,从今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从十项措施可以看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成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一大亮点。

  这次中央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将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

  ■百姓将从十项措施中受益

  在这次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鲜明。

  国家将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集中解决民生等领域的历史欠账,加快办成一批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大事、实事。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有效办法。通过把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在加强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添后劲

  这次公布的十项措施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例如,2007年我国每万人拥有铁路0.6公里,而美国达5公里以上,日本近2公里。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少重复征税因素,降低投资成本,可以有效地鼓励投资,增强经济活力。

  增值税改革在企业界已成为共识,这项改革此时出台也正是应时之需。目前,我国已经在东北等部分地区开展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斌认为,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必将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利润的增加,也为企业结构调整提供空间。

  ■新闻分析

  全国启动增值税改革意在扩大内需

  增值税转型对股市是一大利好

  我国将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增值税转型实际上是给企业减负。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显现的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进这一改革有利于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推动企业成为市场长期投资主体。

  增值税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07年仅国内增值税收入就超过1.5万亿元,约占全年税收收入的31%。

  作为流通税的一种,增值税按其本意是对企业新增加的价值征收,而不对购进的价值征税。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不允许企业扣除购进的固定资产,导致重复征税。

  专家指出,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变化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从而避免重复征税,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对市场机制的扭曲。

  平安证券分析指出,增值税转型对股市是一大利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配合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此外,从行业看,增值税转型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全行业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设备、石化业、电燃水业、建材业、钢铁和食品饮料业等获得较大的抵扣税额。

  “增值税改革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刺激扩大企业投资,也是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研究员张培森说。

  

  “一揽子政策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各界人士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反应

  ■“中央决策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这‘一揽子’有力政策令人振奋,极大增强了我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表示,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的时候,出台这些政策正当其时。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培森认为,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已经灵活调整,这次提出更加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对保持经济增长的意义更加重大。

  “我看到这一重要消息后,印象最深的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这16个字,这种表述令人振奋。”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说,这表明了政府实施这一系列政策的高效率和坚定决心,给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增强了信心。

  ■“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财政部科研所白景明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双调整,充分体现出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对形势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思路清晰,采取有力措施,把经济引到正常增长的轨道,确保经济不大起大落。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认为,此次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出于对经济增长下滑过快的担心。这一系列政策将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大的刺激作用。

  袁钢明认为,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说明货币政策已经完全转向。保持经济增长需要财政政策有所作为,但同时也需要货币政策适度放松,如今二者搭配使用,必将对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发展有望获得更多动力”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张斌认为,这次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备受关注的一个就是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增值税转型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利润的增加,此外,利润的增加也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动力,会给企业结构调整提供空间,并有利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北京威尼卡服装公司总经理龚祖勉说,在我国外需明显减弱的背景下,国家此次扩大内需,实施增值税改革,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企业界人士十分振奋。“我们将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付出更大努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踏实”

  “这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其中第一项就是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安居工程的建设,将对相关产业起到拉动作用,对保持经济增长作用重大。除此之外,最大的意义在于将给普通百姓带来好处。”张斌认为,我国过去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多低收入家庭住不起房,这项政策如能落到实处,将是有利于百姓利益的民生工程。

  “促经济增长,势必增加就业岗位。刚才我在新华网上看到我国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我想应该有助于增加就业。”在上海一家高新企业供职的李冰告诉记者。

  北京汽车制造厂退休工人方裕龙表示,这次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均是老百姓期盼的事。尤其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政策,让我们这些退休工人心里暖乎乎的。

  昨日晚间,在有关政策公布后的第一时间,记者采访了一些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普通百姓。

  ■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等。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岁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与活动。即国家或政府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以达到财政目标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过程。

  □增值税转型

  增值税,是以商品和劳务为课税对象,以增值额为税基的新型商品和劳务税。该税被称为多环节间接税的现代形式。

  按照“进项税额”的扣除方式,增值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只允许扣除购入的原材料等所含的税金,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税金;二是所有外购项目包括原材料、固定资产在内,所含税金都允许扣除。通常前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后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据新华社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