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映秀:“温暖”过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3:12  南方日报

  

映秀:“温暖”过冬
映秀渔子溪村的村民在准备过冬用的柴火。本报特派记者杨曦摄
映秀:“温暖”过冬

  萧瑟的风从岷江吹过来,51岁的吴会平禁不住打了个寒战。看完漩口中学门口的消防演习,他转身回到自家的活动板房。他家如今住在汶川县映秀镇秀坪社区一组,也就是映秀镇上的临时板房安置点。昨日下午,吴会平家装好了取暖炉,炊烟袅袅升腾那一刻,他有些激动,他相信这将会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和吴会平一样,映秀2000多户家庭都步入了地震之后的第一个冬天。如何过冬,是老百姓如今的头号大事,也是各级政府以及广东援建队当前的重要任务。

  家家都装上取暖炉

  “地面应该添加瓷砖,墙壁也要隔一隔。”映秀镇党委书记周全福,拍了拍吴会平家的取暖铁炉后提出建议。吴会平他们这一组,昨日正好完成取暖炉的安装。妻子李桂英是东北人,对烧炭一点都不陌生。“这个炉子还设置了烤红薯的平台,比我们东北老家的更先进。”李桂英用手拧动开关,焦炭粉末掉到了底层,而继续燃烧的炉子,既可烧木材,又可以加炭。这个高不足一米的取暖铁炉,有一根单独的烟囱连接,烟雾都被排除到板房外面。

  之前几天,映秀一直下雨,早晚温差大,而且气温经常低于10摄氏度,很冷。吴会平夫妻担心,这个冬天会很难熬。炉子安装好之后,他们的疑虑慢慢消散了。

  53岁的李秀英,是吴会平夫妇的邻居。李秀英家里也安装了取暖炉。她向镇长打听到,他们现在用的铁炉,每个价格约400元。

  据了解,截至昨日,映秀已经发放了1750个炉子。映秀镇镇长廖军介绍,映秀目前有居民2097户,除去公务员等家庭,在政策范围内,所有居民以及农村村民的炉子已安装完毕。

  家家安装取暖炉,人人心头都欢喜。但是,映秀卫生院院长崔彬并不轻松,他们肩头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大部分映秀居民,之前都没有用过类似的炉子,所以,接下来如何宣传正确使用焦炭炉、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等事件发生,是又一重要课题。而之前,卫生院的困难并没完全解决。

  冬天来了,气温降低,为了杜绝流感在映秀发生,他多次向上面申请增加流感疫苗。这家有着40多名医护人员的乡镇卫生院,在地震中尽心尽力,挽救了很多地震伤员。目前,27张病床都加装了电热毯,有单位向他们捐赠了4台挂式空调,但是,活动板房的电路设置,根本无法带动这些空调。这样,一些重要科室的手术,就无法启动。所以,在寒冬之前,崔彬也在想办法,解决医院的电路设置障碍。

  御寒物资明发放完毕

  不仅仅是取暖炉。镇长廖军的工作笔记上,还有这些数目,截至11月9日,映秀已发放了棉大衣2000件,电热毯3000床,绒衣绒裤6000套,棉被6100套。按照廖军等镇领导的预计,在11月11日之前,映秀除了冬季服装外,所有御寒物资将全部发放完毕。

  物资发放,工作复杂。镇上成立了物资发放领导小组,以及救灾资金物资管理监督领导小组,有专门的物资发放工作方案、物资接受发放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制作举报箱,公布中央到镇的纪委举报电话。

  此外,还有很多事让廖军操心不已。比如,映秀乡下很多地方用电不方便,而乡村冬天温度更低。有的家庭人口较多,如果只有两床棉被,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在最冷的“三九”到来之前,完成这些细节工作不容懈怠。

  映秀是东莞的对口支援地区。廖军表示,东莞援建单位,对以上问题的解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个市对口一个镇的做法,是广东最早实施的,这样的好处是,增援地区经济能力强,效果显著,随后其他省份开始仿效。而今年的“暖冬计划”,最早也是广东援建队提出,随后成为四川地震灾区红火的活动。

  办公板房变“活动室”

  在廖军办公的镇政府活动板房旁,就是广东援建特遣队的办公板房。周末的映秀很安静,但是这个房间却很热闹。昨天正逢周日,这里就成了学生的活动室。4名小朋友整天在房间里玩耍,不亦乐乎。

  11岁的李雯茜,把拐杖丢在旁边,坐在办公桌边与朋友玩小游戏。玩了一会游戏后,李雯茜蹦到门边,拿起呼啦圈舞起来。很快,呼啦圈滑落,这个只剩一条腿的姑娘,有些艰难地蹲下,捡起来,再舞。5月14日,记者曾在华西医院的病床上看到这位姑娘。她始终面含微笑。当时,医生悄悄地告诉记者,别问她的腿,她自己不知道已经截肢了。可是,医生离开后,李雯茜就问记者,叔叔,我截肢了,手术费贵不贵啊?

  5岁的曹福,拿着笔,在墙上乱涂。特遣队员陈明上前制止,但这个小家伙根本不听招呼。在墙上,还有一幅署名为张金惠的小作者的画:画的是一颗五颜六色的心。在心中间,歪歪斜斜写着四个字———映莞情深。

  陈明一行32人,10月19日抵达映秀,顶替之前的广东援建特遣队队员。在映秀,他们负责道路交通方面的安全,以及看守封锁区,任务繁重。李雯茜等小朋友,与陈明只认识一个多月,孩子们在办公室看电视,玩游戏,谈心。有时,李雯茜还用叔叔们的手机,给在广东潮州打工的父亲发短信,李雯茜总是告诉父亲,她在老家很快乐。

  特遣队员周乃兴老家在广东梅州。他告诉记者,广东没有四川山区这么冷,而且映秀早晚的温差会如此大,有队友之前没有准备好足够的过冬衣服,不过,好消息已经传来,他们的棉衣将很快抵达。

  10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映秀。在渔子溪村,李克强逐户走进羌族群众家中,拉家常,问冷暖。在居住活动板房的李玉明、马学清家,李克强仔细了解板房保温性能和过冬物品情况。看到当地政府给每家分发的藏式取暖炉,他蹲下身子,用手感受炉子暖不暖和,并叮嘱村民要特别注意通风和防火。李克强关切地说,重灾区山高坡陡、冬天阴冷潮湿,对需在过渡房越冬的村民,当务之急是抓紧做好临时住所的保暖处理,做好口粮、衣被、燃料等物资筹集供应。他要求当地政府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受灾群众吃得饱,穿得暖,安全度过冬天。

  本报特派记者杨昱

  ●相关报道

  汶川地震断裂带

  科学钻探展开

  据新华社电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一号孔开钻仪式6日在四川举行。

  记者9日晚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科学钻探是研究地震机理和监测地震变化趋势的有效方法。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表示,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是我国第一次在地震发生后通过科学钻探研究地震断裂和地震机理的重要工程,也是当今世界回应大地震最快的一项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将持续到2012年12月。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