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岗区,打造产值逾800亿知识经济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3:43  哈尔滨日报

  【编者按】

  以区域丰富的科技资源为依托,通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上海市杨浦区历经5年,脱胎换骨成为引领发展潮流的“知识创新区”,实现了产业大转型、功能大提升。

  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南岗区与杨浦区极为相似,在日前召开的哈尔滨南岗·区域发展论坛上,学习借鉴杨浦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把南岗区打造成“北方杨浦”,成为各方共识。

  杨浦经验转型关键在于激活科技和教育资源

  【权威声音】

  上海市杨浦区区委书记陈安杰:把科教资源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再造过程,是城区经济发展方式、城区发展模式根本性转变,是对现有城区结构、城区形态的一场革命性调整,转型关键在于用好激活科技和教育资源。

  人口多、底子薄、欠账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畅,资源调控难度大,改造成本高、动拆迁难度大,没有先例可循。杨浦区抓住5个关键,实现成功转变。

  关键一 三区联动发展五年不动摇

  规划入手,杨浦区历时一年完成《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五年来,始终坚持不动摇。

  为推动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杨浦区在高校周边和区域内最好地段板块建设科研转化基地和产业载体,高校周边集聚的中小科技企业总量达到3500多家;坚持优先发展知识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大学强势学科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优势产业每年保持30%以上发展速度;在高校密集区建成大型公共交流服务平台———创智天地,吸引了硅谷银行、甲骨文、EMC、百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初步形成“接力式”创新服务体系。

  关键二 “三个舍得”腾出4000亩好地

  杨浦区没有把传统企业当作包袱,而是将其作为重要资源,探索出产业升级转化路径:把稀缺土地优先向高校、研发孵化、科技商务、现代服务业倾斜,做到“三个舍得”:舍得腾出最好土地支持大学就近就地拓展,舍得把好的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科技产业载体,舍得投入整治美化大学周边环境。5年来,腾出近4000亩最好土地,支持大学就近就地拓展,有形和无形的“围墙”开始被打破;发展一批都市型产业园和创意产业园,先后建成21个专业园区45个载体121万平方米,去年实现生产总值近40亿元;调整改造现代服务业和基础服务业,盘活利用老厂房300万平方米,安置失业人员近30万;保护性改造发展一批文化体育、博览展示等文化旅游观光产业,建成一批文化和博览产业载体。

  关键三 开发环境生产力搬掉“拦路虎”

  传统大工业格局和高能耗、高污染环境是城区功能转型“拦路虎”,杨浦区把环境作为生产力进行开发,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和建设,使城区发展硬件与软件相匹配,搬掉了“拦路虎”:市政建设五年投入400亿元,开辟建设大绿地和大生态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0%,开展除黑除臭、河道疏浚和生态修复,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严格产业准入。

  关键四 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翻一番

  5年来,杨浦区把城区转型与大力推进旧区改造结合起来,把产业载体建设与开辟就业岗位结合起来,把长效性救助与政府实事项目结合起来,把营造城区创新氛围与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结合起来,新增就业岗位近3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5%,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翻了一番,达到960元,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关键五 “一线工作法”真正解群众之急

  围绕建立一支适应转型需要的干部队伍,杨浦区倡导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敢担风险的“四敢精神”,组织实施 “一线工作法”,五年来,全区近千名公务员定人、定点、定时,每月统一时间深入到居民区,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问题,把形势讲给群众,把困难告诉群众。

  【背景信息】

  杨浦区为上海最大中心城区,上世纪80年代,国有大中企业数量达到1200多家,著名的上海牌手表、凤凰牌自行车、中华香烟等都产生在这里。杨浦还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区域内集聚了复旦、同济等14所高校、150余家科研机构和上海40%的大学生,著名的两支红歌《国歌》和《国际歌》也都诞生在杨浦。90年代,杨浦进入发展衰退期。2003年4月15日,上海市做出重大战略决策:从“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转变。

  南岗远景

  3至5年打造产值超800亿知识经济圈

  【资源盘点】

  10公里带状区汇集全市五成大学大所

  南岗地区有普通高校22所,市级以上科研机构56个,大直街、学府路沿线10公里长、2公里宽的带状区域内,汇集了全市50%以上大学大所,并在其周边形成了教化电子产品、南通信息技术等产业集聚区,市场辐射全省乃至东北。区域有博士生导师近1000名,全省35名院士中有29名在区内。每年培养大学以上人才20多万人,区域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已经发展到62个,每年形成重点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哈尔滨市的1/2以上。截至去年底,区域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1400余户,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10亿元,利税达到16亿元。

  【现状调查】

  科技成果落地百余外流逾七成

  集聚在南岗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形成的科研成果超过1000项。由于大学与所在地区、科研教育与产业发展、创新体系与资本市场等相互脱节,现有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占一定市场份额的只有20%左右,2007年南岗地区接应校所科技成果只有100余项。与此同时,在签订的1607项技术合同中,向省外输出技术成果占到了全年成交总金额的75%,其中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8个省市吸纳黑龙江省技术的成交额均超亿元以上,转移出去的成果给对方带来的利润可能达到十几亿、几十亿。

  【发展远景】

  3至5年打造产值超800亿知识经济圈

  南岗区委书记张惠涛:瞄准“创新引领、科教支撑、产业集聚、高端发展”的目标方向,突破点、线、园、带的传统方式,把整个南岗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性、国际化的科教产业综合园区来进行统筹运作,力争利用3至5年时间,在南岗区域打造形成一个以高端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产值达800亿元以上的知识经济圈,为全省产业发展作出4000亿的贡献,使南岗区域真正成为辐射牵动作用明显的省域知识创新中心、新型企业孵化和先进技术输出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汇集高地。

  目标一 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支持引导大学、大所选择适当区域共同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应用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区域各类试验基地的开放与协作,增强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实现跨领域,高水平的研究实验基地整合共享,整体提高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帮助企业与校所建立稳固的技术依托关系,真正建立起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目标二 新型企业孵化先进技术输出中心

  以目前各方正在积极推进的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化产业园等科技园区建设为突破口,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大学主导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技术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国际企业孵化器、专利技术孵化器、行业技术孵化器等多种类型的孵化器,形成一批具有强势学科支撑的科技园区和配套基地,带动IT、通讯、汽车电子、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目标三 “一廊、三圈”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重点围绕服务工大、军工、学府“三大科教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展开“一廊、三圈”的空间布局,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一廊”:即以哈尔滨城市地铁一号线建设为牵动,整合大直街、学府路沿线商务服务资源,连通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科教节点,形成辐射带动周边地带的“中央商务走廊”。“三圈”:即以哈西大街两侧哈西发展大厦、工业文化广场、红房子餐饮娱乐中心和生态宜居小区等大型项目为核心、以科技服务和商住休闲功能为重点的“哈西综合配套服务圈”;以秋林、果戈里街区和海城百年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以高端商贸、商务活动和文化创意功能为重点的“秋林综合配套服务圈”;以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为核心,以会展和科研成果发布、交流功能为重点的“会展综合配套服务圈”。

  目标四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汇集地

  集中力量抓好马家沟、何家沟生态绿化带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区域开发改造,在大学和科技园区周边配套建设一批集研发和居住功能为一体的功能型小区,免费或低价提供给大学的创业人员,支持其扎下根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专家建言

  高等教育是优质外延性资源

  哈工大校长王树国: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校长,我担心把人培养得像机器。南岗区启动“校区、社区、园区”的三区联动,首先是一个先进的理念,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南岗区的高等学府,在人力资源、科教资源方面,都是推动南岗区经济发展、科教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高等教育是优质教育资源外延性非常好的一种可利用资源。南岗区抓住先机,并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发展理念。借鉴上海杨浦区成功经验,我们有信心把南岗区打造成哈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高新技术人才集聚群,甚至是总部金融经济凝聚宝地。

  发展空中客车相关科技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杜善义:上海市杨浦区的成果经验和改革成果喜人,很值得借鉴。哈市应该学习其经验,寻找杨浦区和南岗区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将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变成生产力,促进哈尔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肯定,“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技术产业发展,有望把南岗区打造成全省龙头带动区。在科技研发中,哈尔滨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深厚潜力,应紧抓战略产业,放远眼光,根据市场未来需求,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注重发展空中客车相关科技,从而带动新材料、制造业和发动机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世界焊接圣地”在南岗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专家林尚扬: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成功经验在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小工艺大学科应用到了民生,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目前,坐落在南岗区的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成为“世界焊接圣地”。有关数字显示,我国去年钢产量达到4.89亿吨,而其中50%被应用到了装备制造业上,这就是说,有1.7亿吨钢采用了焊接工艺。据焊接研究所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所仅为企业加工的焊接部件就达到20余万件。今年研究所成立了激光加工中心,将焊接工艺推向了更高一层。希望南岗区进一步加强焊接所的科技资源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度,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黄金宝地为家乡发展保留

  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作为在地方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所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一直有为地方发展作贡献的想法。为此,学校保留下来一块黄金宝地,这块土地是历届校长为哈尔滨市发展留下来的一笔财富。这块地位于学府路上,靠近路边,虽然很多商家和企业积极争取要在此地建楼,但都未成功。因为这是“黑大人”为哈尔滨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预留下来的财富。如今,哈市提出了“三区联动”的发展思路,为此,黑大人也将把这一财富作为礼物贡献出来。同时,黑龙江大学还将在明年打造出一座博物馆,详细介绍黑龙江省的民族风情、名人、文化等史料,为黑龙江省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用30万平米校园土地打造科技园

  哈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高军:针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政府主动牵头研究支持大学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谋划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的发展规划对接、重大项目对接、人才使用对接等问题,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一思路可以使强校建设与服务经济二者更好地结合,也将成为哈理工大学今后工作重点和进行科技园建设的政策依据。哈理工大学将拿出30万平方米校园土地打造科技园,依托哈理工大学及周边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创新资源,形成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功能布局,推动整个园区和谐发展。科技园将按照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要求和该校各校区的学科分布情况,以及周边其他院校的优势和特色,分核心层、扩展层、辐射层分三期规划建设。目前,哈理工大学动漫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拥有完善的动漫教育体系和数百名动漫人才,今后龙江动漫产业将在哈理工大学的手中创造出新的辉煌。

  本版撰文/郑雷 本报记者 何秀丽 秦岭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王东摄

  在哈尔滨南岗·区域发展论坛圆桌研讨会上,省内高校的专家、院士围绕大会主题交流了意见。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