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岗将打造“北方杨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4:09  新晚报

  哈尔滨新闻网讯(郑雷 记者 张春杰)8日,由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联合举办的哈尔滨南岗·区域发展论坛———2008科教资源与地方融合发展专题活动,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400余人就充分挖掘、整合和发挥区域科教资源优势,打造校、地、企合作平台展开专题研讨,共谋科教资源与地方融合发展大计,并提出要力争将南岗区打造成“北方杨浦”。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在开幕式上致词。省、市领导孙尧、赵雨森、姜明、朴逸、才殿国、王莉、张显友、贺晔出席论坛。

  据了解,杨浦区是上海的老城区,该区通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旧城区转型中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引领发展潮流的知识创新区。哈尔滨市南岗区与杨浦区地缘优势相近,区域内共有高校22所、市级以上科研机构56个,科研实力雄厚。南岗区将学习借鉴杨浦区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科教资源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南岗区打造成“北方杨浦”,即力争利用3至5年时间,在区域内打造出一个产值达800亿元以上的知识经济圈,使南岗区真正成为辐射牵动作用明显的省域知识创新中心、新型企业孵化和先进技术输出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汇集高地。

  杜宇新在致词中说,哈尔滨市有着较为丰富的科教资源,这一资源又集中于南岗区。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区内的大学、大所水平较高、成果较多,但在当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果却较少;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区内众多企业产业层次较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希望通过论坛,能够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哈尔滨市破解这一难题,促进地方经济和科教资源更好地融合,从而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平安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年来哈尔滨市平安建设情况综述

  2005年,刑事发案下降3.6%,总量首次降至3万起以下,万人发案率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最低;命案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05人,总量十年最低;破案率达到87.8%,创历史最高。

  2006年,刑事发案下降2.4%;市城调队对市委、市政府20项主要工作进行民意测评,包括平安建设在内的“社区建设工作”满意率名列第一;市民对社会治安关注程度退至第8位,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

  2007年,刑事发案下降2.6%,人均发案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低;同年9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对全国661个城市进行评价,哈尔滨市在全国30个最安全城市中位列第15。

  2008年1至9月,刑事发案又下降8.2%,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事件和事故。

  创安以来,市委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要把平安建设作为发展的前提保证和稳定的基础工程,作为提高执政水平、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四大班子的重视和支持,有力推动了哈尔滨市综治创安工作的发展。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创安纳入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意见》之中,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大力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各项综治措施。2006年,在城乡普遍开展“三无”社区(村)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今后五年深化“平安哈尔滨”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划了今后五年平安建设总体目标。2008年,确定“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群众创安活动、加强改进社会管理”的工作主线。结合条块职责分解任务目标,各地区、各成员单位按照省、市部署和要求,制定工作措施。

  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责任机制。每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与各区、县(市)、市综治委主要成员单位签订年度综治创安《责任状》,严格兑现奖惩。近年,市直签状单位由原来的8个扩大到15个。今年出台《哈尔滨市综治委工作规则(试行)》,进一步坚持并完善综治委工作例会制度和五部委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市综治委各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基本职责和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规范例会、报告、联络员、排查整治通报、考核等相关制度和工作规则等。市、区县(市)两级财政综治经费全部纳入年度预算,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从2005年开始,积极构建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哈尔滨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党政领导维稳第一责任。

  突出人防核心地位,完善“五道防线”。依靠公安主力军,加强对社会面的巡控;指导内保力量,加强对单位内部的守控;协调行政执法力量,加强对场所的管控;组建专职治安员队伍,加强对街巷的防控;动员治安志愿者,加强对社区村(屯)的看护。

  实施惠民工程,筑牢物防屏障。实施封闭小区工程、“平安灯”和“安全门”工程、“三铁一器”工程和“杆灯眼”工程。目前,社会面新增的报警监控设施规模不断扩大,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安装率达100%,全市2194个居民小区安装率达82.7%。2006年至2007年,全市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利用技防设施抓获犯罪嫌疑人143人,破获案件或为其他案件提供相关证据819起,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发生在居民小区内的可防性案件逐年减少。2006年以来,全市共打掉恶势力团伙95个,抓获成员637人,2007年多项指标综合排名列全省第一。近期,全省严打“秋风行动”开展以来,哈尔滨市共破获“两抢一盗”案件437起,抓获逃犯118人,其中省级督捕逃犯8人,破获命案22起。

  加强“社会人”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聚集场所、部位的管理,严格实行住宿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公共安全管理,2005年至今,先后组织开展多个专项行动,今年1至10月,全市各类事故次、亡、伤三项指标分别下降50.95%,12.63%、61.95%。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