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临沂与青岛不再是两个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7:11  大众网-齐鲁晚报

  魏福华,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78年从青岛毕业后在临沂沂蒙化肥厂(现归属于红日阿康集团)工作至今。而30年的两次青岛之旅,让她对临沂的变化感受颇深。

  “1978年之前我在青岛上学,在临沂转车的时候,感觉青岛和临沂就是两个世界。”在魏女士的记忆中,那时的青岛已经是繁华的城市,而临沂市公安局以南除了部分工厂,就是一片荒凉。

  1978年魏女士毕业后,来到了现在位于通达路与陶然路的沂蒙化肥厂。这里属于临沂城市南部,逐渐地,金雀山路以南的通达路地区成为那时候临沂又一主要的工业区,化肥厂、锅炉厂、毛毯厂等许多小厂一字排开。整个上世纪80年代,除了通达路外,这里基本没有道路,仍是村庄为主,工厂就建在曾经的麦地里,一直延伸到铁路。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临沂开始开拓城市道路,陶然路、金源路等道路贯通,火车站沿线逐渐成为临沂的中心城区。交通越来越方便,城市越来越繁华。

  但是,魏女士也渐渐看到了环境的恶化:沿通达路的陷泥河支流成了周边所有小工厂的废水排放河,河水五六种颜色,刺鼻的味道也不时从工厂区传来,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的代价。

  进入新世纪,临沂开始了迅速发展的过程,临沂进行了总体规划,这里从工厂区变为了居住区。如今,曾经的锅炉厂、毛毯厂变成了一个一个住宅小区,曾经的化肥厂也变成了锦绣蓝山楼盘。最让魏女士高兴的是,工厂搬走了,陷泥河开始全面整治,在街头又建设了绿地,这里的环境开始变好了。

  “2006年在阔别30年后,我又回到了青岛的母校。突然发现,青岛没有印象中那么‘好’了。女儿告诉我,不是青岛变差了,而是临沂变化太大了,再也找不到那如同两个世界一般的差距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