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缝缝补补到品位至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7:11  大众网-齐鲁晚报

  从缝缝补补到品位至上

  ▲如今,穿着入时的市民在临沂街头随处可见。(资料片)

  从缝缝补补到品位至上

  ▲1977年冬,师生们衣着以黑灰为主色调。(资料片)

  从缝缝补补到品位至上

  当年非常珍贵的布票。李济华摄

  本报记者李济华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30年前沂蒙老区百姓穿衣的真实写照。而如今,临沂街头分布着林林总总的服装专卖店,追求穿衣也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现在的临沂人,自信而张扬,追求时尚和品位已悄然成为新的“穿衣经”。

  □70年代末

  布料全部凭票购买

  那个年代人们崇尚朴素,走在大街上,满眼都是蓝色、黑色、灰色,街头上鲜艳衣服很少见,绿军装是那时最时髦的衣服。

  30年前,国家的物资相对匮乏,什么都要凭票购买。提及当年的生活,很多老人至今对很多细节记忆犹新。家住兰山区的杨英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她仍然珍藏着当年用来买布料的布票。

  70岁的杨英老人告诉记者,当时买布料要凭布票,店员也都严格按照布票上的尺寸来割布料。手里的一张张小小的布票,就决定着是不是能做成一件新衣。“有一年想给自己做条裤子,可全家手里的布票正巧少了六寸,就少了这么点布票,新衣服就没做成。”对当年的往事,老人记忆犹新。

  老人有三个儿子,老大是最沾光的,“因为他有新衣服穿。”老人笑着对记者说。那个年代,人们的穿衣习惯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对孩子们而言,“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是最真实的写照。为此,家里的小儿子小的时候还常向母亲抱怨自己不是“老大”。

  “那时人们崇尚朴素,走在大街上,满眼都是蓝色、黑色、灰色,街头上鲜艳衣服很少见,即使有,也罕有人买。”在老人的印象中,绿军装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衣服。而现在,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也没有了年龄和季节的差异。

  □80年代

  "的确良"很流行

  “爱美的小伙儿都有几件‘的确良’衬衣,而女孩儿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的确良’连衣裙。”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挺阔不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成为那个年代的代名词,沂蒙老区人民的穿衣观念也在随着国人穿衣“革命”而悄然发生改变。

  今年45岁的秦宁女士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她刚刚参加工作,那个时代最流行的面料莫过于“的确良”了。 “爱美的小伙儿都有几件‘的确良’衬衣,而女孩儿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的确良’连衣裙。”秦女士说。

  1983年年底,全国范围停止使用布票,随着物资渐渐丰富起来,‘的确良’不再罕见,大街小巷的年轻人都开始穿这种面料的衣服。同时,“的确良”料子还能印染出鲜亮的色彩,取代了蓝、灰、黑的色彩基调,在视觉上更丰富了,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进了百姓生活。

  回忆过去,秦女士忍不住感叹:“按今天的眼光看来,这种化纤面料其实很一般。而看当年的颜色,也很土气,但在那个年代,穿色彩鲜艳的‘的确良’衣服,又洋气又让人羡慕。”

  □80年代末到90年代

  定做服装成时尚

  临沂大商场里做工、款式和面料俱佳的衣服渐成为百姓添置衣服的首选,定做衣服穿的人们越来越少。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健美裤、牛仔裤、一步裙、连衣裙开始在当时时髦的青年男女中流行起来,成为“流行青年”的必备行头。而同时,临沂各地大大小小的缝纫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伴随着临沂市“西郊”批发市场的兴起。

  有着20多年裁缝经历的刘林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市场上的布料供应渐趋丰富起来,人们热衷于去缝纫店为自己量身定做服装。那个时候,各种颜色、面料的布已经是应有尽有了。

  “那时人们穿衣容易盲从于流行的式样,只要这一年流行这种款式,来店里做衣服要求的都是相同的。”老刘对记者说。老刘说,当时朋友有去南部沿海城市出差的,他就托朋友到南方买做衣服的纸样子,回来照着剪裁新衣服。

  后来,随着临沂本地商业的发展,尤其是“西郊”服装市场的兴起,临沂大商场里做工、款式和面料俱佳的衣服渐成为百姓添置衣服的首选,做衣服人们越来越少,人们身上穿的却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好看。

  □90年代末至今

  追求品位张扬个性

  以前过冬,人们总是毛线衣、棉背心、大棉袄一件件地套,笨重还不一定暖和,可现在一件羽绒服就行了,既轻便又暖和。

  谈起穿着方面的变化,很多市民都动情地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过年时,自己总是毛线衣、棉背心、大棉袄一件件地套,笨重还不见得暖和,可现在一件羽绒服既轻便又暖和。当年,很多人为省钱,都是请裁缝加工衣服,而现在穿名牌服装也不是富人的专利了。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临沂市街道上的大大小小缝纫店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品牌的专卖店。人们在与名牌的对话中,学会了追逐“品牌”,这时,老区的年轻人买衣服已经有了明确的地点:要么去服装市场,要么进品牌专卖店。沂蒙老区人,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青涩变得张扬而自信。

  走在临沂市区的街头巷尾,人们的衣着越来越丰富,红、黄、蓝、绿、紫……不仅布料五颜六色,而且做工精细,款式新颖。对服饰的追求,已经不再单单只是保暖和舒适的需求,个性和品位渐渐成为临沂百姓新的追求。


记者 李济华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