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假身份证再无用武之地了 公民身份查询只能查"名号"是否一致,不能查家庭住址、工作等个人隐私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7:11  大河网-大河报

  

假身份证再无用武之地了 公民身份查询只能查"名号"是否一致,不能查家庭住址、工作等个人隐私信息
□记者李一川文洪波图

  核心提示

  从今以后,对某个人身份的真伪,老百姓可以随时查询了。雇保姆、做生意、租房子、找家教、交网友……多了一道安全门。11月7日上午,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正式向公民个人推出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同名同姓查询网上自助服务,每次查询收费为5元。目前这套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已存储了全国约13.07亿人的人口身份信息数据。

  消息一出,很多市民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这项服务能查什么信息?是否涉及个人隐私?5元钱收费是否合理?记者进行了调查。

  如何查询?发短信或登录网站都能查

  马女士做服装生意,经常接触各种客户。“在跟外地客户谈生意的时候,我经常需要想办法核实对方的身份,有时找到派出所,人家也不会帮你查。”马女士表示,听说可核查别人身份信息的消息出来后,她很高兴。可不知道这套系统咋用,管用不管用。

  登录“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nciic.org.cn/),就可查询身份证真伪。

  昨天,记者登录了这家网站,点击“身份信息核查”,立即弹出一个关于自助服务暂停的通知,通知称中心系统正在完善,暂停网上自助服务。

  记者拨打了网站上提供的客服电话,客服工作人员解释说,11月7日开通公民个人网上在线查询公民身份信息服务后,由于访问的人太多,导致网站瘫痪了。现在,他们正在进行技术升级,相信今明两天就可恢复正常运行。

  该工作人员提醒说,用手机编辑“姓名、身份证号码”发送到10695110,也能迅速帮您识别他人身份证、验明身份。记者把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发送过去后,立即收到了查询密码,同时提醒从手机话费中扣掉5元钱。如果想继续验证,可登录指定网站,输入手机号和查询密码,查看被查者照片。

  随后,记者试着将同事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发了过去。10秒钟就有了回复:康某4123……11一致,客服01062625951,本条5元。

  这条短信还提供了一个密码,可以登录网站比对照片。随后,记者登录该网站,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和刚才收到的密码,网页上跳出了同事的照片。

  记者咨询了管城公安分局一位户籍民警。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查询可查证证件的真假,第二次查询可验证持证者是不是本人所持。通过这两招“验证”,完全可以让持假证者现出原形。

  记者调查了解到,郑州目前暂无其他身份核查服务,想看他人身份信息真假,这项服务目前还是最低廉和便利的。

  能查什么?只能查“名号”是否一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对此持赞成态度。多数市民认为,现在假身份证太多了,对社会的危害非常大,有了这个查询系统,就可以识别身份证的真假,十分方便。

  针对网站开通的想查谁就查谁的服务,不少市民打来热线电话询问是不是可以查到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同时还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泄露。同时,还有人担心这将为正火的“人肉搜索”添一把利器。

  客服人员解释说,群众发来需要核查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后,只会得到此身份证信息与数据库记录“一致”或“不一致”的结果,其他信息不会显示。“使用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的前提,是你主动将居民身份证信息提交给他人,否则他人是无法核查的。”

  泄露隐私? 不会查出住址、婚否等信息

  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开通后,有人担心此举会泄露公民隐私。

  对此,客服人员解释说,身份信息核查并不会查询出公民的家庭住址、婚姻状况等其他个人信息,仅通过一个姓名或一个身份证号码,是不提供核查服务的。

  另外,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2003年就开始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那时只是面向一些大的集团用户,比如银行,这些年来从未发生因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泄露隐私的事件。

  采访中,河南仟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涛认为,公民身份信息查询服务只是将用户提交的被核查人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与数据库进行比对,提供“是否一致”的结果,不反馈其他信息,这并不会有侵权之嫌。

  费用高低?有人认为收5元有点贵

  该网站的身份查询收费标准为5元/人次,同名同姓查询为1元/人次。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收费标准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核。他们收取相应费用的目的仅仅在于维持其收集、整理以及管理身份证信息的成本支出。

  针对身份查询一次5元的收费,市民是否认可,记者做了调查,发现10名市民中有7人认可这一收费。“现在是市场经济,哪有免费的!”市民张青云认为,建立这个系统,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查询收费也正常。不过,市民陈小姐觉得,查询一次5元钱的收费标准还行。

  在网上,有网友认为,5元查询费缺乏依据,即便要收费,应该举行听证会,5元一次太贵。此外,还有读者对查询费的流向提出疑问。

  郑州大学法学院一位教授认为,动用公共资源收集起来的对个人起保护作用的信息,交给一个单位去谋利,值得讨论。

  通过短信查询到的身份信息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