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能权,91岁的村支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0:03  《小康》杂志

  他今年91岁,1947年入党,从1960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是中国目前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仍然在 任的村党支部书记。

  ★采写、摄影/《小康》记者 李漠

  自公元2年置县,仅有文字记载就有两千余年历史,一代名相魏征的故里——晋州,从来就不乏名人。记者此行晋州 吕家庄村,只为采访老支书高能权。高老1918年生,按当地以农历计算年龄的习惯,今年91岁。

  村子,还是镇子?

  2008年10月15日晨,记者赶到吕家庄村头,那驰名中外的吕家庄梨园立刻展现眼前。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诗意的美景,金秋时节自然不得见,记者也只好从房檩般粗细的老梨树干上 ,想像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与秀美了。

  转过村边的工厂,走上村中宽阔的水泥马路,记者就如闯进了热闹小镇:轿车、摩托车、人群,攘攘熙熙;路旁店铺 林立,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转悠两个多小时,竟然没有发现普通村庄里常见的骡马车,以及扎白毛巾的老汉。

  村委会主任高海秀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老支书的带领下,有5500多村民,耕地仅为6400多亩的吕家庄村 ,年工农业总产值已经高达到1.3亿元,集体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多达5000多万元,村集体有轿车、运输车十几辆,联 合收割机、拖拉机等上百台件,灌溉实现了节水化,农业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田间公路化、路旁林网化。

  几年来,村里还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2座高标准教学楼、幼儿园;还建起了3.5万千瓦的变电站;修 建了水塔,常年免费为群众供水;建起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免费让乡亲们看上了有线电视;建起了农村医疗保健站,使村民小 病不出村;实行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定期发放养老金制度,65岁以上的老党员生活补助金制度,全村老年人实现了“老有 所依、老有所养”;95%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成为全晋州第一个电话村。

  常年跑运输,年纯收入2万多,妻子和女儿都在制帽厂上班的张姓村民说: “我家的年收入达到了4万左右,在大 城市这可能不好干啥,但我们农村消费很低啊。”从他灿烂的笑脸上,记者看到了“幸福”的字样。

  倘若只有这些,吕家庄村堪称像模像样的小镇了,只是随处堆放的,散发着刺鼻气味儿的垃圾,让记者意识到,吕家 庄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土里刨食儿,到工业致富

  遛街串户中,记者了解到,改革开放初期,吕家庄村并没有什么成型的企业。那时,在外跑项目的高能权看到别人的 造纸厂,“这边麦秸进去,那头哗哗地出纸,随后,大把的钞票就到手了”,于是,他跟村里人商量后建了一个造纸厂。吕家 庄由此踏上工业兴村的道路。

  比起造纸厂,搞毛毯厂的难度,堪比盖平房与盖楼房。首先要解决的是机器设备。多方打探得知设备生产厂在贵州。 就赶到那里,但人家说啥也不能相信一个村庄真的要买这种机器。还把采购人员当成了骗子,即便先付订金也不行。采购人员 软磨硬泡十几天,厂家才终于同意,可是价格远远高于正常价,而且要先付款。高能权把牙一咬,勒紧裤腰带凑足钱款,拉回 了机器;原材料和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也是拦路虎。70多岁的高能权就几十次地跑天津等地。当第一批产品出厂时,许多村 民乐颠了,以为“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而高能权又在谋划下一步了。

  毛毯厂、纺纱厂、塑编厂、纸箱厂、五金厂、制帽厂等多家集体企业相继建立,1500多农民,扔掉锄头,变成了 工人,全村人终于实现了“顿顿有馍吃,家家有存折”的理想。

  为做大做强做精集体企业,高能权还先后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招聘60多名专家、技术顾问,培养各类技术骨 干260多名,仅造纸毛毯厂就研制开发新产品5大类23种。其中全化纤无纬针刺毛毯获得“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奖”。村里 甚至还聘请来日本专家传授“三水梨”种植技术,创出每个梨15元的高价,产品漂洋过海;制帽厂年产1000万顶帽子, 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产值达2000多万元。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高能权始终没有放松农业。每年都抽出部分工业收益反哺农业,仅这几年就达600多万元。先 后建成了3000多亩优质麦育种基地、2000亩谷子、大豆良种繁育基地、1000多亩的标准化鸭梨生产基地。

  闻名四方的“高老抠”

  相对于华北平原的农村来说,仅集体存款利息每年就近百万元的吕家庄,绝对“富得流油”,可掌舵人高能权却是远 近闻名的“高老抠”。

  招待费,历来都是农民的沉重负担,而高能权对于前来的客人,包括上级领导,态度十分明了:要么办完事你走人, 要么就留下吃碗面。一年下来,全村的招待费仅仅两三千元。

  有一年,河北省57名政协委员来到吕家庄检查指导工作。村上只备了2公斤瓜子、1.5公斤水果糖。客人走后高 能权一看,还剩下1公斤瓜子、1公斤糖,就让全部退给了小卖部。此次招待费,总共7元。

  “高老抠”不仅拣“芝麻’,更抱“西瓜”。

  1994年村委会盖办公楼,有人找到他要以每平方米350元的价格承建,并承诺给巨额回扣,他断然拒绝。随后 ,就主持了招投标,使工程款降到了每平方米250元,节资9万多元;村里需要打一眼350米深的水井,多家打井队找上 门来硬塞给他红包,同样被他拒绝。还是通过招投标,为集体节资万余元。

  高能权并非“拿着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一次高能权的小儿子背地里要了车,带母亲去医院看病。他知道后,立即补交了60元;他孙女在晋州市读书,村里 的汽车到城里办事顺道接送了几次,他知道后,立即补交了36元;他家盖房子用村里的翻斗车,他照旧按规定交车费。

  “老支书不仅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而且严格要求自己,吕家庄村现有集体存款几千万元 ,但他没有向集体借过一分钱!”村副支书高建雨说:“老支书曾被授予河北省‘劳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 号,还被省委组织部评选为‘连续任职30年以上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吕家庄村也多次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村、小康示范村, 村支部还被评为红旗党支部,但老支书认为,口碑好才是他最大的荣誉!”

  86岁高票当选

  到2003年,86岁了的高能权在支书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整整43年。镇、县的许多领导,都已退休或故去; 村里他看着长起来的娃娃都已进入暮年。他萌生了退意,但选举的结果是:他又以高票(97%)当选。

  “他的贡献,长眼睛就能看到,可他和几个村干部一样,年收入跟普通村民差不多,每年就是八九千元。他参加省市 表彰会领回来的奖品,全交给村里。他不吸烟、不喝酒,还不喜欢吃肉,馒头、红薯粥就行。他耠、礓、耘、锄,庄稼地里大 小活计样样精通,无论是产、还是销,工厂的情况他了如指掌。像他这样不贪钱、不贪吃,有能力,业余爱好就是书法、看报 、唱戏的领导到哪里找,我们不选他选谁?”一位老党员对记者说:“而且,他性情温和,肚量奇宽。‘文革’期间,他被打 倒。重新掌权后,他不是打击报复,而是挨门拜访当年斗他最凶的那些人,并真诚地请他们提意见。换别人行么?”

  “没有老支书,就没有吕家庄的今天。我们选他当村支书,最重要的就是他不贪,他清廉了一辈子,让他学贪也学不 来了,换别人,我们不放心!”另外一位中年党员则说得更直截了当。

  对于高能权,也有说“不”的。“高能权把钱都用在修马路、建学校上了,我们分不着钱啊!”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还有,我想自己干,只要他当支书,村里的地就分不了。”而记者问他“高能权是否清正廉洁?”,他说:“那绝对没问题 ,如果做不到清正廉洁,他也干不了这么长时间啊!”

  门楼不比村民家的高,房子占地不比村民阔,隐在村中的高能权家,毫不起眼。

  正值中午,记者敲开已显陈旧的高家大门。因为车祸至今腿上仍打着钉子的高能权,步履蹒跚地走向记者。从外貌上 他与很多老人没有什么不同。

  有些发灰的白墙,一张有十几年“年龄”的老床,床上是分辨不出“年龄”的床罩,柜子上摆放着一台同样“年龄” 难辨的电视机,这就是高能权的卧室!

  老人告诉记者,他患病很久了,身体不好,不愿多说话。记者只好抢拍了十几张照片,做了简单的采访,便起身告辞 。而老人不顾劝阻,起身相送。

  挥别老人,看着他那沉重的背影,记者慨叹不已:高票当选,无疑表明村民对他的信任,但在这信任的的背后,是对 谁、对什么的不信任?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还在继续为村子的发展操劳,已经上演了近半个世纪的“一位老人与一个村子” 的故事是否也值得让人深思?吕家庄的今天,肯定是能人治理村的典范,但早已实行村民自治的吕家庄,村民还把希望寄托在 一位90多岁的老人身上,而“老人与村子”的故事注定要在某一天谢幕,那么,吕家庄将走向何方?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