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田勇:宽松应侧重结构性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0:03  《小康》杂志

  面对全球经济的滑坡,重新启动宽松政策,通胀调控到位了吗?是否会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反弹?此次的宽松政策将重 点刺激哪些行业?

  ★采写/《小康》记者蒋卫武

  《小康》: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股市,同时还通过下调利率来恢复各行业的投资信心,这是否意味着紧缩政 策的松动,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给目前的中国经济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郭田勇:针对当前货币政策的实施,无论是从央行公布的相关货币政策报告,还是货币政策实际操作来看,都已经很 难再看到明显的货币从紧迹象。因此可以说,当前的货币政策应该从从紧逐渐转变为稳健,也就说针对未来经济可能出现的继 续下滑的局面,不排除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

  从国际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来看,GDP增速前三季度增速为9.9%,而第三季度则同比增长9%。经 济下滑的趋势已经明显,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很有可能跌破9%。同时,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以及国内CPI 的持续走低,均意味着以治理通胀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可以告一段落。可以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央行实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 策致使通胀大幅反弹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当前基本具备宽松货币政策的大部分条件。

  不过,未来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要更加侧重于结构性的调整,这种宽松不能全面放松,有一些领域,比如房地产领域 ,目前还不能大规模放松资金流入,否则只会使此前的房地产调控无功而返。未来货币政策宽松应该会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和农 村市场,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因此,如果这种结构性的宽松甚至可以说定向的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到 位的话,经济保“8”的目标是能很好实现的,并且整个经济也将更加健康有序。

  《小康》:有经济学家称全球金融危机将带来资金流动,或有可能进入中国,引起经济的波动,请问我们从宏观上该 如何调控?

  郭田勇: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在全球金融、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还能保持9%以上的增速,中国市场在 理论上有可能成为资金的避风港。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当前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不少国际资本极有可能回流救“大本营 ”,比如一些国外的投资机构由于母公司深受危机泥潭,这些投资机构可能会撤资弥补在“大本营”的损失。同时,中国经济 虽然保持在9%以上的增速,但是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这两个游资的投机天堂目前已经不复存在。此外,对于FDI来说,由 于FDI在国内投资建厂大部分又是外向型,而在当前国际消费市场低迷以及我国对内需市场的刺激在短期内还无法奏效的背 景下,也无法吸引大量的FDI流入。最后,即便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了动荡,但是这些市场沉淀了几百年的历史,因 此,其根基难以动摇,因此,往往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大量资金回流这些发达金融市场的可能性极大。

  《小康》:面对全球经济这样的大环境,中国该如何应对?

  郭田勇:按照历史经验,在危机影响下,发展中国家或者说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的国家最容易行使国家管制的政策,那 时候反而不利于这些资金的流动。比如90年代初一些拉美国金突然宣布无法偿还贷款致使大量金融机构亏损,另外1998 年俄罗斯突然宣布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也致使当时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中国目前也是一个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大 量政府管制的经济体,因此,即便当前的经济形势良好,但是出于上述的考虑,国际资金未必会首选中国作为避风港。

  所以,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我国应加大对资本项目的管理力度,对大规模的国际资本的进出进 行跟踪与监测。事实上,由于当前国内出现经济下滑、市场目前也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资金缺乏,资金的流入其实未必就是坏 事。因此,未来应该更加注重对资金外流的管理,防止资本大幅外流对我国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

  《小康》:此次金融危机被指是金融创新产品的泡沫,这对我们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警示?我们该如何做到规 避风险而不矫枉过正?

  郭田勇:确实,金融创新促成了此次金融危机,但是我们不能把金融创新当作此次危机的“替罪羊”。正如诺贝尔发 明炸药但我们又不能把诺贝尔当作战争犯一样,此次金融危机确切的说是金融监管不到位导致金融机构过度利用金融创新,从 而酿下这个苦果。

  因此,此次危机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最大的警示就是加强金融监管、合理利用金融创新。但是加强金融监管 并非就是加强行政管制和所谓的审批权,我认为,加强金融监管更多的则是对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以及金融监管技术的改 进,为此,要加大金融监管立法进程、加强执法力度,同时也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

  以往我们的金融监管机构经常陷入一个“堵漏洞”的角色,哪里出事就针对这方面修补相关政策,比如前两年发展的 很好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果我们的金融监管能够有一定前瞻性,事先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那么后来就不会出现 这种大面积的“零收益”现象。这说明,未来还需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小康》:我们金融机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郭田勇:即便在当前的金融动荡下,我们的金融机构也不能放缓金融创新步伐。相反,我们要趁发达金融市场陷入衰 退的情况下,加快创新步伐,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和国际发达金融市场的差距。当然,相应的金融监管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但 是监管手段更应侧重于市场化、法制化,而非行政化。

  《小康》:各地政府可以出台刺激楼市的政策,这对房地产业来说是一次松绑,请问此前的房地产经济的调控是否已 达到了目标?

  郭田勇: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问题,应该说此前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房地产市场投 机基本已经得到抑制。然而,即便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所谓的低迷期,以及市场不断传闻的房地产企业倒闭潮到来,我个人 认为,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远未达到目标。从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 上涨8.5%,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九月份同比上涨3.5%。首先,我们知道,去年前三季度房地产 价格已经处于一个很高的基数,而今年前三季度同比上涨8.5%,说明,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还是处于高位运行,虽然9月 份同比上涨只有3.5%,甚至环比还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在此前房地产价格基数很高的背景下,环比出现很小幅度的下跌 ,并不能称之为房地产市场的危机。

  《小康》:那么在实施楼市新刺激政策时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

  郭田勇:我认为当前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不能放松,尤其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机)的“二套房”政策还不能 放松,正如前面也提到过,即便行使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能对房地产市场放松银根。至于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救市”措施 ,我个人认为这也得因城市而异,毕竟在此轮调整中,地方政府也确实承担了不少财政压力,而这些“救市”也主要是针对自 住需求,所以还不会触到中央政府调控政策的底线。所以,我觉得中央政府也应该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这些行为,如果“救市 ”过度,只会导致此前的调控无功而返,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也无法得到根治。

  《小康》:有学者称,中国改革是在危机中的改革。请问此次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郭田勇:的确每一次危机过后,政府在改革方面的步伐走得就相对更快些。

  应该说,这次危机也同样会加快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可以说,对于我们的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方面,在当前危机肆 虐、外需市场疲软的背景下,我国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扩大内需的决心,比如说此次三中全会 对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改革其实就是释放出了对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信息,这对于我国整个内需市场的刺激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在证券市场方面,由于股市的暴跌也加快了监管层对我国股市相关制度的改革的步伐。在此之前,针对股市的 暴跌,可能更多的是政府释放一些浅层次的利好消息,比如降低印花税、降息等,但很少涉及到一些根本性层面。但在此轮危 机中,随着政府这些惯用的政策措施已经失效、股市狂跌不止的情况下,监管层要求强制分红政策、修订刑法打击内幕交易、 甚至推出融资融券等金融创新这些涉及到股市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政策相继推出,这从短期来说,可能很难起到对股市的刺激作 用,但是对股市未来更加健康有序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