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州打造“神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0:21  北京日报

  110多个研究院所承担研制建设工作,3000多个单位参加协作配套和保障任务,5艘远洋测量船、30多架飞机和国内外的测控站织成牵引神舟的测控网……神舟七号的问天之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汇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

  中国人漫步太空梦想成真,中国载人航天实现新的跨越。而托举神舟七号创造辉煌的,正是全国大协作所产生的伟大力量。

  难以想象的庞大工程

  从神七点火的那一瞬间开始,东到青岛西到喀什,从漂泊在三大洋上的5艘远望号测量船到异国的地面测控站,成百上千的雷达和各种跟踪测量装备几乎同时启动,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把一道道数据由四面八方汇集到北京、酒泉、西安……

  其实,更多的人,早在神七飞天之前就已经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中国航天员中心舱外航天服研究室的专家们,从2004年起就着手研制舱外航天服。

  运载火箭系统的科研人员在神六任务结束后,没休息几天,便投入到新一枚运载火箭的设计研制中。截至神七飞天时,他们已经连续奋战1000多天。

  在这项时间跨度大、涵盖范围广、涉及人员多的系统工程里,据统计,全国共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数十万工作人员投入了相关研制建设。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里,无论哪个岗位的哪个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做其中的一小部分事情。”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曾深有感触地说。

  “一加一大于二”的协作模式

  “我们在确保完成各自任务的前提下,还必须清楚同伴的任务,每个人都要具备承担其他岗位工作的能力。一次训练如果非常顺利,我们3个人会互相点个头,说句‘OK’。”神七航天员景海鹏说。

  翟志刚能够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与两名同伴的协助和努力是分不开的。而3名航天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折射的是整个载人航天系统的协作精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工程包括7大系统,下面又涵盖数十个分系统以及上百个子系统,涉及航空、航天、电子、机械、化工、生物等众多领域。而系统之外的协作或配套单位,更是多得无法计数。各大系统、各研制单位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如此庞大的工程根本无法运转。

  不同地区和行业间的协调同样重要。西安的火箭发动机、天津的飞船太阳帆板、河南的电连接器、上海的推进器、四川的元器件……一声令下,前一天还在工厂的设备,第二天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北京的总装车间。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与日本、印度以及欧洲数国相比,我国的工业基础、元器件、原材料水平,甚至单项技术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通过航天系统工程的综合集成,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也是我国航天的一个鲜明特色。

  民族精神在大协作中升华

  神舟,之所以成为我国飞船的名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谐音“神州”,象征着飞船的研制需要全国人民的支持。

  神舟的背后,是无数单位和个人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劳动。从神舟一号至今,他们的名字几乎不为人知。

  为了生产神七飞船上一种只有米粒大小的零件,济南某半导体厂的几十名职工,3年来每天至少要在显微镜前坐上七八个小时,直到看得眼睛生疼,有的40岁出头就花了眼。

  “搞航天就要全国一盘棋,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003年神五成功上天时,我国著名航天专家梁思礼曾说,“没有全国大协作,就没有航天事业的今天。”

  如今,这句话再次得到了印证。

  新华社记者 巩琳萌

  (据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