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专题 > 正文
残月
将暮秋的冷辉
倾洒在废墟之上
废墟中
我的爱子躺在不知名的角落
动听的儿歌
永远不再吟唱
苍山
依旧把废墟浓重的剪影
一丝丝割裂 覆盖在
忧伤的湔江河畔
压在我流血的胸膛......
2008年10月,冯翔写了上面这首诗,并把网名改成了“残月苍山”,博客背景音乐也换成了《葬花吟》和《不离不弃》。相册里只有一张照片,儿子冯翰墨。
冯翔是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5.12大地震中,他7岁的儿子不幸遇难。见他之前,北川一位官员特别提醒我,别提儿子。
因为在抗震救灾中有突出表现,冯翔在今年6月5日被提拔为副部长,此前,他是绵阳一家媒体驻北川记者。从废墟中爬出来,他就一直忙碌着。他说,忙碌可以帮助自己忘却失子之痛。
事实上,在冯的博客文章中,失去爱子和地震已成同义词。在他介绍地震的每篇文章后,都有这样的签名:“当鲜花再次盛开,你的容颜已经不在;当思念的泪水点燃,你的脚步早已走远;当今生已经阴阳相隔,我期待着来生重逢的情缘;思念你啊,我的爱子,在无数滴雨的清晨和夜晚。”
而此刻坐在我眼前的冯,谈起地震,依然无法回避儿子的话题。儿子帅,聪明,可爱,言语背后是冯深深的自责。
从10月份开始,像冯翔一样的北川基层官员可以休假了。而冯翔把闲暇的时间用来思念逝去的儿子。
这使我想起了董玉飞。他的死把地震中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推向前台——基层官员。当地震来临,破碎的基层政权是如何被组织起来的?当军队撤离,志愿者慢慢少去,同为灾民的基层官员靠什么坚持到现在?这些一直是我想知道的。
冯翔用了一个词:个人素质。他认为,基层官员有对上级的服从,有对家乡的爱,有对老百姓的责任感,这些均构成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尽管如此,他仍然十分理解董玉飞的举动。作为董的好友,冯翔认为,董玉飞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
“从某个角度而言,玉飞兄的故去提供了一个范本,既然在思念亲人的痛苦中活着,还不如远去天国。找到自己的爱子,照顾着他、爱护着他。不弃不离。”在地震中,董玉飞的儿子也不幸遇难。
董玉飞的死在当地基层政权中引起很大的触动,很多官员都感激他,因为他用生命换来了一个群体的受重视。如今在北川,基层干部有了双休日。上级部门也要求地方干部轮着休假。
绵阳市一位官员解释说,基层官员其实也是灾民,地震发生后,他们首先奋战在救灾一线,没有时间想其他事情。当工作告一段落,一些受灾严重的官员首先会表现出抑郁。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有时间喘口气,才有时间回想过去。
南方周末报道说,选择死亡的董玉飞是震后北川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在媒体眼里是抗震救灾中的英雄,在领导眼里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骨干,在群众眼里,是国家干部。而事实上,他们同样是在这场大地震中与别人并无分别的灾民。
失去儿子的伤心,左支右绌的生活,夫妻聚少离多,父母无暇照顾,除了沉重的工作压力,这些都构成董玉飞自杀的原因。而这些伤痛,与干部身份无关,实为震区普通灾民正在承受之伤痛。
但这份痛,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过去。冯翔说,或许是在生命终止的那一刻吧。他告诉我,他现在缺乏心灵归属感。
我问他什么时候准备再要一个孩子。他说,现在还没时间想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