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为小商小贩“松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6:22  新京报

  -新观察

  如果审视中国第一个个体户,温州人章华妹的创业史,我们会发现,改变章华妹人生命运的,并不是她走进工商局领 取工商执照的那一刻,而是她注册为个体户半年之前,在家门口摆起一个小摊时。

  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30年间所涌现的众多风云经济人物,他们事业的起步都是从路边的简陋小摊开始的,然后又 顺着政策的“东风”正名为个体户,进而升级为规模日益壮大的民营企业。如世界最大的拉链生产企业———浙江伟海拉链集 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人称“拉链大王”的陶海弟,最初就是街头摆摊卖拉链的;被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誉为“国宝”的企业 家邱继宝,以及打造出中国低压电器第一品牌的南存辉,他们当年都靠在路边开修鞋摊掘得了事业的第一桶金:“中国民营汽 车制造业”第一人李书福当年满大街给人“照野相”,赚得了1000元,靠着这笔钱,他得以开起个体照相馆,扬起人生的 风帆……

  改革开放后,浙江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从个体经济大省变为民营经济强省,小商小贩的勃兴其实是“源头”,早在上 个世纪60年代,从浙江温州就走出无数小商小贩,他们在偌大中国走村串巷,于令人窒息的政治环境中开始了个体经济的艰 难开拓,等到70年代后期改革的大幕拉开,浙江的小商小贩经济更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拾,“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 户不商”,千千万万的“蚂蚁雄兵”涌入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时,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改革开放初期,正是由于政府对小商小贩采取宽容乃至鼓励的态度,无数人得以“白手起家”,个体经济得以聚沙成 塔,奠定中国市场经济之基。而如今,个体经济之所以一蹶不振,出现衰退之势,也正是因为,个体经济的“源头”出现了枯 竭,小商小贩发展的宽松环境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政策的“高门槛”和城管的满城围堵。

  在官方的思维里,小商小贩似乎已经“落伍了”,许多城市宣称,它不需要小商小贩,它们需要的是大型市场,商业 街、超市。因此,它们对小商小贩总是除之而后快。可是,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却没看到,它们在“消灭”小商小贩同时,也在 扼杀市场经济中最具生命力的细胞,它们剥夺了普通人以勤劳之手改变自身命运的权利,它们将一个个可能是未来的章华妹、 李书福逼得无路可走。

  没有人可以将经济形式分为三六九等,在市场经济中,有需就有供,存在即合理。一个国家经济要想崛起,就要赋予 人民充分的经济自由,尊重每个人正当追求财富的梦想。事实上,我们现在谈发展第三产业,就必须把以小商小贩为基础的个 体经济置于优先的地位。为什么第三产业占整体经济比重最大的城市不是北京、上海或广州,而是乌鲁木齐?不就是因为乌鲁 木齐把小商小贩当作宝贝,大力培育吗!

  能不能为小商小贩“松绑”,为个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原 点。

  □韩涵(北京媒体从业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