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溧阳市南钱村的“一村一品”大棚种植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18:27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杨明 杨守华)江苏省溧阳市近年来以“村村创一品、品品兴一村”为主题,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方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2003年以来,全市新增农业创业者1500人、农民就地转农工近2万人、高效农业面积15万亩,2007年“一村一品”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0元,占当年增收数的20%。

  溧阳市“一村一品”发展显示了以下四个鲜明特点:一是有一个全市“大品”,即天目湖品牌,2007年,以天目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收入39.45亿元,全市冠天目湖品牌的工农业产品纳税销售收入10.2亿元。二是有双百“专品”,即全市有“一村一品”专业村105个,“一村一品”专业园107个。三是形成了两大产业精品。2007年高效养殖业、园艺业产值分别达11.1亿元和10.6亿元。四是产生了四方面的带动作用。

  

溧阳市南钱村的“一村一品”大棚种植基地

  溧阳市常务副市长狄立新接受记者采访

  

溧阳市南钱村的“一村一品”大棚种植基地

  溧阳市南钱村的一村一品草莓种植基地

  

溧阳市南钱村的“一村一品”大棚种植基地

  溧阳市南钱村的一村一品大棚种植基地

  

溧阳市南钱村的“一村一品”大棚种植基地

  溧阳市玉枝园白茶种植园

  

溧阳市南钱村的“一村一品”大棚种植基地

  溧阳市玉枝园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一、找准定位,引领群众自主发展“一村一品”

  2003年以来溧阳市共举办“一村一品”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人员2000人次。广大学员通过培训和考察,深受启发和教育,迸发了发展“一村一品”的激情。5年来,该市财政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发展“一村一品”,同时创新融资服务方式,成立的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累计为“一村一品”农业企业347家提供贷款金额1.66亿元,有效缓解了“一村一品”运动中农业企业在生产起步、规模扩大中资金不足的压力,同时也调动了群众出资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二、创新机制,促进群众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2003年以来,全市“三资”投入“一村一品”发展的资金达28.9亿元人民币,共新办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企业500多家。这些企业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灵活,充满活力,逐步发展壮大。全市已形成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多家,其中有6家农业为常州市级龙头企业,有4家为江苏省级龙头企业。同时也推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市高效农业面积扩大到35万亩。

  针对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分散在千家万户农户手中的实际,该市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的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管理制度。镇、村帮助“一村一品”企业搞好土地流转,既确保了土地有序向“一村一品”企业集聚,满足“一村一品”基地发展需要,又依法保护千家万户农户的合法权益。2003年以来,全市每年流转土地4万亩以上,形成多种经营规模基地面积30万余亩,其中形成500亩以上集高效、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专业园区54个,其中有6个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在推进“一村一品”走向市场方面,该市建立产销联动机制,着力扶持一批有形市场和一批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建设以苏浙皖边界市场为重点的批发市场和天目湖地区的农产品超市,促进了“一村一品”走向市场。以农民经纪人为基础,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该市共有专业合作组织130多家,专业合作社50家。

  三、创优环境,推动“一村一品”经济做大做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村一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该市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质量,2007年,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为91.7分。 科学技术是发展“一村一品”的第一生产要素。该市大力组织技能培训,每年组织4万农民进行实用科学技术培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为重点,积极引进、培育、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2007年该市建立各级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107个,其中新增省级示范标准化示范区(基地)4个,新增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食品原料(板栗)标准化生产基地。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