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三角揽才华尔街正当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07:27  解放日报

  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让长三角许多企业“感冒”的同时,也让一些企业从中发现难得的机遇。

  “我们已经准备好40万美元的年薪,希望能在华尔街聘请到一位经验丰富的服务外包经理。”杭州某民营企业的老总对于从华尔街揽才充满期待。记者从长三角一些城市的外经贸局了解到,不少企业和猎头公司已经开始了揽才行动。

  瞄准“下岗”人才

  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在这一连串破产的著名企业背后,是为数众多的高级金融人才组成的失业大军。据报道,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已有20%的华尔街员工失去了工作,而这些人,恰恰成为了长三角企业选才的最佳对象。

  由于要价出现明显降低,国内众多城市纷纷组织“揽才团”,计划前往美国和欧洲招选人才,上海和深圳走在了前面。由上海市金融工委组织的“华尔街人才采购团”计划在今年12月初赴美,其招聘涉及到风险控制、金融工程、衍生产品、养老金受托业务等一百多个岗位。深圳市政府本月初在欧洲召开海外人才招聘会,总共有近千人到现场参会。杭州外经贸局局长李玲在日前召开的国际服务外包商务发展年会上透露:目前杭州市已有许多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引进美国高端人才。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杨中南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计划明年由政府出面,到华尔街等地招贤纳才。

  “虽然做好了挖人的准备,但是不是挖得到还没有把握。”宁波市外经贸局组织人事处处长涂晓瑾这样告诉记者。过去,华尔街的“待岗”人才有很多流向了香港,长三角在这方面的招聘经验还比较欠缺。记者从昆山、苏州等地的政府部门了解到,虽然许多地方都意识到吸引海外人才正当其时,但不少城市具体举措还未出台。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基金法起草小组组长王连洲日前指出:在遭遇金融风暴后,华尔街出现了大量金融失业人员,可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很好的人才储备。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不能贪大求洋

  虽然金融风暴使得当下成为了从美国吸引人才的好时机,但并不是所有领域的“洋专家”都适合中国企业。

  “杭州的目标是打造金融服务外包中心,因此电子商务、金融IT、嵌入软件等行业的专才是我们优先罗致的对象。”杭州外经贸局服务贸易处处长孙书信这样表示。据日前公布的《2008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透露,目前上海金融行业缺口最大的就是能独当一面的行业领军人物和兼具金融、法律、产业等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样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希望能在华尔街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说。

  智联招聘首席财务官周玮告诉记者:真正的美国金融业CEO级别人才薪金高得惊人。即使他们有意来中国发展,也很难找到可以承受他们巨额薪金的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企业揽才要有的放矢,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不要一味追求名气,贪大求洋。“华裔金融人才和留学人才应该成为优先招揽的对象。”周玮说。

  留住比招揽更重要

  专家表示,之所以众多企业钟情华尔街人才,主要原因除了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外;还在于可以通过他们的人脉关系壮大自己的网络,借以加快开设海外分支机构的步伐。而这些经历过金融风暴的人才,在业务发展的方向选择和风险控制理念上也会更加理性和成熟。

  尽管他们有着国内人才不具备的优势,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操作流程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空降兵”初来乍到也许风光一时,但日后很可能会面临“水土不服”。据了解,以基金业为例,迄今为止国内基金公司聘请外籍人士担任基金经理或投研部门负责人的,还没有哪一家做得非常成功。

  即使招到满意的华尔街人才,如何长久地留住他们仍是一个问题。“我们除了考虑薪酬福利外,还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家庭,如为其子女找到合适的国际学校,为其家庭找到相应的社区等等。这样才能让人才安心施展才华。”周玮如此向长三角企业支招。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则认为,除了到华尔街揽才,各地政府也应迅速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吸引留学人才前来创业。杭州最近出台政策: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和创业团队以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来杭州转化、创办企业的,重点项目最高可提供100万元资助,特别突出的项目可以上不封顶。


本报记者 朱 晨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